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ZH181)
-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肖伟韬刘延福刘坡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白居易处世哲学的庄子情结
- 2013年
- 学界对白居易的思想信仰及处世哲学有持续深入的检讨,不过,直接从《庄子》文本探讨其对白居易处世哲学影响的却很少见。实际上,庄子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白居易思维的判断,行为的选择,人生观的抉择,影响着其生存境界的实现方式。总之,在白居易的处世哲学中,有着无法割舍的庄子情结。
- 肖伟韬
- 关键词:白居易庄子处世哲学
- 李梦阳与程朱理学
- 2012年
- 李梦阳是明代哲学思潮变革的一环,他的出现客观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李梦阳与程朱理学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方面他对当时盛行的程朱理学不满,在《空同子》中提出"日用即道"、"理欲同行而异情"、"以理制气,以定俟数"等观点,将哲学的本体引向百姓生活,肯定人性与人欲存在的合理性,顺应明中叶商品化大潮下士人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时势,对程朱理学进行挑战和冲击;另一方面传统的士大夫文化很少有离经叛道、标新立异之举,李梦阳也不想撼动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他只是发掘程朱理学中的合理成分,补充完善程朱后学的某些偏颇。
- 刘坡
- 关键词:程朱理学
- 白居易《论语》《孟子》思想论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白居易"世敦儒业"的家庭环境,科举考试中的"连登三第",中唐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与积极参与,都使《论语》《孟子》对白居易儒家思想人格的确立和生存哲学的建构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可以说,以《论语》《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真正构成了白居易生命的底色和根本。
- 肖伟韬
- 关键词:白居易《论语》《孟子》生存哲学
- 元和体、长庆体与元白体论析
- 2014年
- 元和体、长庆体、元白体是研究元稹、白居易诗学乃至中唐以后诗学演进必须弄清的基本范畴。在后世诗学视域中,元和体外延要么超出、小于或游离于其原初内涵。长庆体既可指"长庆长篇"七言歌行,也可指其所有的"古体"及七言律诗,还可指元、白浅切平易的诗风。元白体真正作为一个诗学范畴出现时,最初是指元、白创作表现出来的"顺熟"、"浅易"的诗风,后认识趋向多元化。
- 肖伟韬
- 关键词:元和体
- 文者,气之所形——气本哲学与中国艺术论发微被引量:2
- 2013年
- "气"是中国文化的元范畴。气论深深地影响到了中国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各个领域,中国艺术论是其在艺术领域的衍生与拓展。气的本原性、生成性与流动性的理论特质,不仅为艺术的产生与创作找到了发轫点,而且也使古人将气看成艺术的本源与生命力,将艺术鉴赏看成是生命体验的学问,这是中国艺术论区别于西方艺术理论的最根本特质。
- 刘延福
- 关键词:气本论艺术论
- 荀子经典诠释的实践性品格——从荀子用《诗》说起
- 2012年
- 荀子是儒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对儒家经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著作《荀子》不仅大量征引《诗》等儒家经典,在征引及诠释过程中将儒家的实用精神投射进去,这使得他的经典诠释活动渗透着强烈的实践性品格。他在用《诗》时所提出的"隆礼义而杀《诗》、《书》"及"为其人以处之"的观点,是对其道德实践与经世致用实践性品格的最好注脚。
- 刘延福
- 关键词:荀子引《诗》实践性品格
- 《荀子》文献学研究述略
- 2013年
- 虽然荀学对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但学者对其研究一直不够。就《荀子》一书来看,自唐代杨倞作注后,宋、元至明代中期,学者的训释及勘刻极少。直到清乾嘉时期,在考据学的推动下,《荀子》一书才在版本、文字训诂与考释等方面有所突破,郝懿行、王先谦等人的研究获得了较大的成就。20世纪初期,关于《荀子》的研究进入全面发展期,刘师培、梁启雄等人对其进行了较为精要的校勘与评述。建国后,研究的规模盛况空前,虽然取得的成果比较全面系统,但仍存在许多弊病与不足,并未实现对前人的全面超越。
- 刘延福
- 关键词:《荀子》文献学
- 《白居易集》版本流传考叙被引量:2
- 2013年
-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深入,对《白居易集》的版本研究取得了重要成绩,但基本集中体现于版本的考索、比勘与校对,而对《白居易集》各种版本的流传情况及影响较少关注。鉴于此,从两个方面入手考察了《白居易集》版本流传及深刻影响。
- 肖伟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