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
- 作品数:93 被引量:1,366H指数:22
- 相关作者:苗爱梅韩秀君杨成芳张瑛王洪霞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山东省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卫星和雷达资料的对流云团识别跟踪被引量:16
- 2017年
- 强对流天气是福建汛期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资料,结合天气雷达和自动站雨量资料,采用多阈值法、面积重叠法、统计法对福建省对流云团的识别、跟踪、未来3h短时降水预报等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福建省对流云团卫星遥感监测预报业务软件系统。根据2015年5—9月福建省4次典型对流天气过程的业务试运行,结果表明该业务软件系统能准确识别跟踪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对流云团移动过程的降水落区与地面气象观测的实际降水分布一致,对流云团最大降水量的预报准确率为61%,空报率为33%,漏报率为6%。研究成果对对流云团的监测和预报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 张春桂周乐照林炳青
- 关键词: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对流云团对流降水
- 西北地区东部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使用探空、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卫星云图、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23日发生在西北地区东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涡切变线在中、低层形成强辐合,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东侧北风急流出口区左侧形成强辐散,高、低空系统耦合,在暴雨区上空形成强大的上升运动。在台风灿都和副热带高压作用下,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风低空急流源源不断向西北地区东部输送水汽。暴雨期间,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与暴雨不同阶段的雨强变化一致,暴雨最强时段大气可降水量达到50 mm以上。南风风速中心向对流层中高层的加强抬升伴随暴雨增幅,降低伴随暴雨减弱。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激发的次级环流强弱能反应暴雨增幅及减弱变化,低层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辐合区与同时刻暴雨的强度及落区演变基本一致。中低层湿螺旋度负值区分布与相应时刻的强降水落区分布较一致,雨强中心与湿螺旋度负值中心配合较好,对降水强度和落区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性。
- 王伏村许东蓓张德玉代德彬韩树浦修韶宇
- 关键词:暴雨低涡大气可降水量非地转湿Q矢量
- 大连市金州地区棚室致灾成因分析及防御措施
- 2014年
- 分析了大连市金州地区棚室致灾的成因,总结了其防御措施,以期为当地防风提供参考。
- 王桂春韩秀君宋若宁
- 关键词:防御措施
- 基于物理量参数的江苏短时强降水预报模型的研究被引量:38
- 2016年
- 本文利用2004—2013年6—8月江苏省三个常规探空站(徐州、射阳、南京)的逐日高空探测资料,计算了51个物理量参数。在物理量参数与短时强降水事件(观测时刻后0~6 h内出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基础上,根据物理量参数在短时强降水样本和非短时强降水样本中值域分布特征,最终选定了具有预报意义的16个物理量参数。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物理量参数对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指示作用,根据各物理量参数在各月短时强降水事件中的阈值,确定了江苏短时强降水预报的判定指标。采用隶属函数转换法,建立江苏夏季短时强降水预报模型,经实况拟合检验,效果良好。
- 沈澄孙燕魏晓奕尹东屏
-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 FY3A/VIRR海面温度业务产品算法改进与质量检验被引量:11
- 2014年
- 针对FY3A/VIRR海面温度(SST)业务产品温度偏低的现状,进行误差原因分析,并对SST产品算法进行了如下改进:采用精度优先原则,以尽可能大的SST覆盖度提高SST反演精度;针对业务SST云污染的现状,构建3×3数据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SST空间一致性检验;引入气候阈值检验,以进一步剔除异常值。改进后的SST产品,全球日平均SST的覆盖度有所降低,但SST的一致性提高了;算法改进前后全球月平均SST覆盖度基本一致,但改进后云污染的现象得到了抑制。利用分析场日平均OISST对改进后的FY3ASST进行了质量检验,在南北纬70°之间的海域,FY3ASST的全局精度为-0.23±1.74℃,负的偏差说明云和气溶胶的影响仍然存在。改进后的FY3ASST 1.74℃的均方根误差与FY3A VIRR 11μm通道1.6K的定标精度量级相当。
- 王素娟崔鹏冉茂农陆风
- 关键词:海面温度误差分析气象卫星
- 基于MapGIS的暴雨洪涝风险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8
- 2014年
- 如何应用高新技术改进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预估和评估方法,提高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增强防灾、抗灾和减灾能力,愈来愈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以"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服务"为主要应用对象,设计了基于蓄满产流和D8汇流机制的淹没模型算法,开发了基于MapGIS平台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实现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预估、评估、效果检验等功能,并应用于2012年湖北汛期气象服务中,为防汛应急指挥调度部门提供了决策支持。
- 夏智宏周月华史瑞琴李兰高伟叶丽梅
- 关键词:MAPGIS暴雨洪涝风险评估
- 河北唐山深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为探明唐山深层地温变化特征,供研究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参考,利用1981—2010年唐山国家基本气象站的0.8 m、1.6 m、3.2 m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近30年唐山深层平均地温的年、季变化趋势及气候异常、突变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唐山0.8 m、1.6 m、3.2 m四季和年平均地温均呈升温趋势,0.8 m深度秋季增温最弱,1.6 m深度春季增温最强;0.8 m和1.6 m平均地温夏季最高、冬季最低,3.2 m平均地温秋季最高、春季最低;0.8 m和1.6 m月平均地温最低和最高分别出现在2月和8月,3.2 m月平均地温最低和最高分别出现在3月和9月;春季、夏季、冬季和年平均地温经历了2个偏暖和2个偏冷阶段,而秋季则经历了2个偏暖和1个偏冷阶段;四季和年均存在突变现象;0.8 m春季和冬季平均地温及3.2 m年平均地温未出现异常年份,其余均出现了异常偏暖或偏冷。
- 于志明史有瑜曹亚杰
- 关键词:深层地温
- 气象综合观测系统运行监控业务信息化评估被引量:8
- 2018年
- 文章基于气象综合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从业务的工作、流程和管理三方面对运行监控业务信息化的能力和水平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估内容,给出了业务各环节的信息功能实现度和满足度定性评价,经定义转化成定量值,以便于对信息化建设年度变化的分析,更加准确客观地对评估业务信息化建设进行探索和研究。
- 李峰
- 关键词:气象观测运行监控
- 基于Cloudsat的降水云和非降水云垂直特征被引量:28
- 2012年
- 降水云是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对象,了解降水云系的垂直结构对于人工增雨可播条件的选择至关重要。利用Cloudsat卫星2008年3月—2009年2月资料,首先通过大量个例分析并结合地面降水量观测验证Cloudsat卫星识别降水云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华北和江淮地区降水云与非降水云的垂直结构特征。统计结果表明:降水云与非降水云垂直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两地区降水云云底高度都在2 km以下,非降水云的云底高度以高于2km为主。两地区单层降水云云厚以大于6km为主,多层降水云云厚以2~4 km为主,非降水云云厚以小于2 km为主。两地区降水云夹层厚度集中于1~2 km,非降水云夹层厚度集中在4 km以上。江淮地区多层云降水频率略高于华北地区。
- 尚博周毓荃刘建朝黄毅梅
- 关键词:降水云CLOUDSAT卫星
- 一次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分析
- 利用T639 1°×1°分析场、FY-2红外云图及红外辐射亮温(TBB)、多普勒雷达和气柱水汽总量等资料,对2011年7月2—3日发生在山西境内的区域性暴雨进行多尺度特征分析,发现:副高北上,西南暖湿气流加强,东北冷涡后...
- 苗爱梅郝振荣贾利冬李苗
- 关键词:大暴雨多尺度特征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