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

作品数:38 被引量:288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让会郑有飞王永芳吴荣军苏天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0篇农业科学
  • 5篇水利工程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干旱
  • 4篇植被
  • 4篇土壤
  • 4篇气候
  • 4篇降水
  • 4篇干旱监测
  • 3篇甜椒
  • 3篇温室
  • 3篇温室甜椒
  • 3篇流域
  • 2篇蒸散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气象
  • 2篇渭河流域
  • 2篇径流
  • 2篇径流量
  • 2篇净初级生产力
  • 2篇颗粒物
  • 2篇环流
  • 2篇光质

机构

  • 17篇南京信息工程...
  • 12篇中国气象局兰...
  • 7篇内蒙古师范大...
  • 7篇中国气象局
  • 4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湖南省气候中...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兰州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赤峰学院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水利部海河水...
  • 1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盐城工学院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西北区域气候...

作者

  • 6篇郑有飞
  • 6篇王让会
  • 5篇吴荣军
  • 5篇王永芳
  • 3篇吴浩
  • 3篇杨再强
  • 3篇苏天星
  • 3篇马敏劲
  • 3篇那仁满都拉
  • 2篇银山
  • 2篇黄川容
  • 2篇张剑明
  • 2篇段丽洁
  • 2篇黄海静
  • 2篇颜鹏程
  • 2篇刘寿东
  • 2篇王云龙
  • 2篇包玉龙
  • 2篇曾向红
  • 2篇李琪

传媒

  • 4篇干旱气象
  • 2篇水力发电
  • 2篇冰川冻土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淤地坝和植被变化对渭河流域水沙情势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以渭河咸阳站以上区域为研究区,利用1965年~2016年的水沙长序列实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上水沙的变化趋势、突变点、周期特征和空间分布,探讨了覆被变化和淤地坝对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量和输沙量下降趋势极显著,减水减沙趋势有很强的持续性;20世纪90年代是水沙突变和剧变的时期;在年内分配上输沙量比径流量更集中,沙峰较洪峰提前;水沙主要来自武山和秦安站以上流域;不同年代的降水径流关系和水沙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径流对降水的响应逐渐减弱,输沙量递减;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总体与水沙变化呈负相关,2000年后植被覆盖度与径流变化呈正相关。
鞠琴王尧王哲高慧滨郝振纯王维
关键词:淤地坝植被覆盖度径流量输沙量渭河流域
防护林种植模式对水土要素的响应
2012年
主要以和田绿洲防护林建设为背景,根据防护林不同结构配置类型,在研究区内选取11块样地进行调查取样,采用常规分析法测定土壤养分、土壤盐分(包括pH值、电导率、全盐以及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发现在防护林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相对含水率差异较大,多层次防护林的种植可改良土壤盐分,减少可溶性盐分在土壤中的积聚,不同结构防护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化明显,发现多层次防护林种植模式下对土壤养分的集聚与土壤肥力的提高有明显的正效应,增加了防护林内的生物种类。结合分析结果对防护林种植模式提出建议。
王龚博王让会
关键词:防护林土壤
不同光质对温室甜椒气孔导度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以甜椒品种‘苏椒13号’和‘川雄9号’为试材,于2009年3~8月在江苏南京设计不同彩色塑料薄膜(红、绿、黄、紫、蓝,无色膜为对照(CK))覆盖处理试验,系统研究不同光质对温室甜椒气孔导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幼苗期2品种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的峰值均以对照(CK)最高,‘苏椒13号’和‘川雄9号’分别以紫膜和红膜处理最低,所有光质处理的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在结果期‘苏椒13号’的气孔导度峰值以红膜处理最高,黄膜处理最低;研究发现红膜、蓝膜和黄膜处理有效诱导温室甜椒叶片气孔开放,而紫膜和绿膜处理抑制气孔开放;(2)2甜椒品种的蒸腾速率在幼苗期和结果期分别均以对照和红膜处理最高,绿膜处理最低;(3)试验期间温度对甜椒叶片气孔导度影响不显著,而叶片气孔导度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强而增加。
苏天星杨再强黄海静黄川容张波张继波顾礼力
关键词:甜椒光质气孔导度蒸腾速率
近15a兰州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沙尘天气影响被引量:20
2019年
采用2002-2016年兰州市PM10、SO_2及NO_2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空气质量指数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兰州市的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沙尘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兰州市空气重污染天数减少,空气质量呈好转趋势,首要污染物仍以PM10为主,其污染天数占总污染天数的89%.较重的空气污染主要出现在11-4月,尤其春季的沙尘天气对空气污染有重要影响.兰州市每3~4 a会出现一个沙尘天气多发年, 3类沙尘天气以浮尘为主;沙尘天气的月、季分布特征明显, 90%以上的沙尘天气出现在春季.沙尘天气的PM10年均质量浓度最高,为非沙尘天气的1.2~5.4倍,平均为2.6倍;沙尘天气的PM2.5年均质量浓度比非沙尘天气高2.4倍, SO_2和NO_2的年均质量浓度差别不大.沙尘天气对兰州市PM10月均质量浓度贡献率较大的月份为3、4月,对PM2.5月均质量浓度贡献率较大的月份则持续至5月. 14 a间3类沙尘天气对PM10日均质量浓度的平均贡献率均为正值,对SO_2和NO_2,除沙尘暴对SO_2的贡献率为正值外,其余均为负值, 2013-2016年浮尘对PM2.5日均质量浓度的平均贡献率为110%,扬沙对PM2.5的平均贡献率为-30%.不同强度的沙尘天气对兰州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体现在细颗粒物和粗颗粒物上有差异.
马敏劲谭子渊陈玥丁凡
关键词:沙尘天气空气质量颗粒物
突变前后湖南株洲市设计暴雨参数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9年
近年来,湖南株洲市暴雨呈多发之势,城市内涝日趋严重,排水防涝设计暴雨参数发生变化。利用湖南株洲市国家基准站1963-2017年逐分钟降水资料,通过滑动平均提取16个历时逐年最大降水量样本,探讨株洲市气候突变前后设计暴雨强度及雨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湖南株洲市暴雨日数及年最大降水量在1983年存在一次显著突变,突变后暴雨日数增多、雨强增大,极端降水事件增多。突变前,各历时年最大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不显著,而突变后则均呈现明显增加趋势,且120 min及以上历时通过显著性检验。突变前后不同重现期下各历时暴雨雨量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大,且随着重现期增大、历时延长,雨量差值增大。短历时和长历时暴雨雨型突变后都出现雨峰位置前移、雨峰雨量增大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来株洲市城市内涝频发的原因。
吴浩曾向红吴贤云张剑明蒋元华
关键词:气候突变暴雨强度
云南省自动气象站土壤湿度数据质量控制被引量:9
2016年
土壤湿度是控制陆地和大气间水分和能量交换过程的重要变量,而自动气象站观测是获取地表土壤湿度的主要手段。地表自动气象站观测的准确性能够直接影响其应用效果,因此,开展自动气象站土壤湿度质量控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14年云南省37个自动气象站土壤湿度数据,采用谱分析方法,以观测值及其Savitzky-Golay二次导数的平均值、均方差、变化率等统计量为判据,筛选剔除了观测数据中的随机噪声、异常峰值和异常平稳值。结果表明:云南省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均有缺测,两种异常值中,异常平稳值占绝大部分。与降水时间序列对比发现,不同降水强度下各层土壤湿度变化存在一定差异,砂质土站点对降水的响应最为明显,黏质土站点雨后土壤湿度变化幅度最小。
蓝盈郑有飞段长春尹继福吴荣军黄图南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土壤湿度
能量指数法在黑龙江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基于MODIS产品资料,结合土壤墒情实测数据,就能量指数法在黑龙江省农业干旱遥感监测中的适用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能量指数法的监测效果明显优于热惯量法和植被供水指数法,同时该方法还解决了其他方法不能连续监测土壤含水量的问题,适用于各种植被覆盖条件下以及各种土层深度的干旱监测。同时,运用多年资料分时、分层建立了基于能量指数法的土壤水分反演模型,模型的拟合效果在50cm深度时最好,20cm深度次之,10cm深度稍差。此外,模型在2009年黑龙江省干旱监测应用中的效果表明,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能较好地反映黑龙江省旱情的空间分布和发展过程。
郑有飞刘茜王云龙吴荣军陈鹏
关键词:干旱监测
定植密度对日光温室甜椒干物质生产与分配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2007年10月—2009年5月,在中国山东省寿光市日光温室内设计不同定植密度和不同定植日期的甜椒栽培试验,系统收集温室环境数据和作物生长数据,分析定植密度对日光温室甜椒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密度在2.0—6.7株·m-2范围内,不同定植密度处理的甜椒叶面积指数与定植后天数的关系较好地符合logistic模型,收获时最大叶面积指数与定植密度呈线性正相关。研究发现,不同密度处理的单位面积甜椒生物量与冠层累计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日积分呈线性正相关,单位面积植株干物质增长率和叶片的干物质分配指数随定植密度增加而增加,果实的干物质分配指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茎的干物质分配指数受密度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首先构建甜椒叶面积指数模型和冠层光截获模型,然后建立以冠层截获的PAR日积分为尺度的温室甜椒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模型,并利用独立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表明定植密度为2.0、4.0、6.7株·m-2的总干重、叶干重、茎干重、果实干重和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间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46、0.891、0.945、0.923和0.867,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51.97g·m-2、3.53g·株-1、4.72g·株-1、16.4g·株-1和910.8g·m-2,说明所建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符合度,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日光温室甜椒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模型参数少,实用性强,可以为日光温室甜椒产量预测提供决策支持。
刘寿东杨再强苏天星谢以萍
关键词:甜椒日光温室干物质生产与分配
1959—2009年甘肃极端温度时空变化及其与AO相关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1959—2009年甘肃省24个台站的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运用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逐年最高温度的极端高值、最低温度的极端低值。研究了甘肃省51 a来极端温度的时间变化特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及空间插值法分析了其空间变化特征,并运用Pearson系数分析了极端温度与北极涛动(AO)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51 a最高温度的极端高值时间变化特征总体呈增加趋势,陇东及陇南地区增温显著;最低温度的极端低值显著增加的地区则为甘肃中部及西南部地区。最高温度的极端高值大值区地域集中在河西走廊西部地区,小值区在祁连山区及甘南高原;最低温度的极端低值大值区集中在陇东及陇南地区,小值区则在河西走廊的祁连山区。甘肃地区最低温度的极端低值与AO的相关关系要比最高温度的极端高值更为显著。
肖玮钰王连喜薛红喜吴东丽李琪
关键词:北极涛动
陕西省虚拟水产业配置及省际贸易时空变化被引量:1
2023年
为促进陕西省及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基于虚拟水理论及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典型年2007年、2010年、2012年、2015年和2017年陕西省三次产业用水系数、虚拟水量以及该省与全国其他各省份间的虚拟水贸易量,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探究了影响陕西省虚拟水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陕西省虚拟水产业间的配置特征,建立陕西省与其他省份的虚拟水贸易网络。结果表明:(1)陕西省第一产业的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均大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但随着时间推移三次产业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都呈减小趋势,说明该省用水效率不断提高。(2)第一、第二产业是陕西省虚拟水供给的主要产业,农业机械总动力、人口、城镇化率、粮食产量、钢铁产量、建筑业总产值等是影响该省第一、第二产业虚拟水供给的主要因素。(3)陕西省70%以上的虚拟水供本省使用,输向外省份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东部沿海及京津冀地区,且以第一产业输出为主;该省虚拟水输入量的90%以上来源于第二、第三产业,主要输入来源为我国华东、华南、华北、东北等经济相对较发达省份。(4)省际虚拟水贸易中,陕西省长期保持净输入状态;与实际水资源拥有量相比,四川、辽宁、吉林等省份与陕西省的虚拟水净贸易不合理。陕西省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省际贸易网络,促进虚拟水和实体水的时空匹配程度,这对黄河流域乃至全国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王宁董小刚钟耀崔家宝王风初陈洁张小芳曹建军
关键词:虚拟水贸易产业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