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840056)
-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霁雪田毅鹏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的空间实践与城市融入被引量:6
- 2014年
- 外来人口由原有的候鸟式流动转向蒲公英似的落地生根,城市融入不再是只关注产出的"异域嫁接",而是生命历程的总体性嵌入。在城乡结合部这一机会空间中,他们以"进城、容身、谋生、消费"等主体性的空间实践,实现了多帧日常生活图景合成似的阶段性成长。当然,现代性谋划的背后亦有他们所承受的自我身份再造的诸多阵痛,国家应当通过流动公共性构建和新集体认同重构等社会生根工程,实现对其发展平台的重塑,采用空间正义的社会性规划以实现他们个人现代性的培育与养成,使他们在微观世界的空间实践中实现深度的城市"着床"。
- 张霁雪
- 关键词:外来人口城乡结合部
-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对我国地域政策的启示被引量:2
- 2014年
-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为解释城市动荡与重构社会秩序,以空间研究为核心,透视资本主义在空间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过程中的本质特征,批判城市空间扩张的唯物质主义、权力对空间权益的任意宰制以及优势空间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地域政策发展方向。这一学派的研究对我国城镇化也有如下启示:在地域开发中,应倡导以生活共同体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的社会性规划;在地域流动中,应主张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入口的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在地域协同中,要推进以缩小地域格差为目标的都市圈一体化的均衡发展;在地域共享中,应实施以消解集体消费危机为指向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反贫困政策。
- 张霁雪田毅鹏
- 城乡结合部“撤村建居”型社区的文化转型与再生产被引量:10
- 2014年
- "撤村建居"过程中,城市社区治理形式与城乡结合部社会机理契合中的水土不服,症候在于未能洞悉"亦乡亦城"社区独特的文化变迁内核。克服传统文化概念的笼统性与碎片化,以处理环境、群体、组织与自身关系的逻辑序列,将文化概念界定为以人为中心的时空、交往、制度与理念文化,在整体性与策略性的文化框架下,厘清城乡社区文化差异的谱系,面对当下城乡社区文化的机械杂糅,以"包容共生、平等关联"的文化融合实现新文化的再生产,从而促使"撤村建居"型社区由乡土褪色的家园迈向诗意栖居的新故乡。
- 张霁雪
-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文化转型文化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