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64010028)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64010028)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席梦利吴祝华刘光欣胡凤荣施季森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国家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Fiber-FISH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Fiber-FISH技术最早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发展起来,现在广泛应用于人类、动物、植物基因组的研究。由于fiber FISH技术的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直观性,它能够解决基因组研究中的诸多问题,例如物理图谱构建、比较基因组研究、弥合物理图谱中的gap、基因位点长度及基因拷贝的确定等等。近年来,fiber-FISH技术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也取得了许多进展。
- 刘光欣吴祝华胡凤荣席梦利施季森
- 关键词:FIBERFISH技术基因组物理图谱
- 岷江百合根尖染色体的C-分带和FISH分析被引量:12
- 2008年
- 利用Giemsa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对岷江百合(L.regale)根尖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岷江百合的带型公式为:2n=24=4I+8CI++2I++6I++2I+T++2I+T+,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了可以明显区别的特征带,带纹强弱差异明显。以45SrDNA为探针对岷江百合根尖染色体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杂交点数为5对,分别位于A、B、H和K4对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和一对G染色体的长臂上。通过GiemsaC-带和FISH的方法可以将岷江百合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来。
- 刘光欣胡凤荣席梦利吴祝华池坚施季森
- 关键词:岷江百合染色体C-带分析荧光原位杂交
- 卷丹与宜兴百合的C-带比较被引量:4
- 2009年
- 宜兴百合属于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的变种.对宜兴百合和野生的卷丹根尖染色体进行Giemsa C-带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百合的C-带带纹极为相似,绝大部分染色体都显示出明显的带纹,其中一对染色体显示出三条较强的带纹,三条染色体在长臂中部具有很强的中间带,三条染色体在着丝点区域有很强的带纹,同时在其长臂的近末端各有一条较弱的带纹.说明Gi-emsa C-带带型在同一物种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可以作为鉴定种质资源的一种方法.
- 刘光欣胡凤荣席梦利吴祝华施季森
- 关键词:卷丹宜兴百合染色体GIEMSAC-带
- 野生卷丹与宜兴百合的Giemsa C-带比较
- 宜兴百合属于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的变种。对宜兴百合和野生的卷丹根尖染色体进行Giemsa C-带分析,发现这两种百合的C-带带纹极为相似,绝大部分染色体都显示出明显的带纹,其中一对染...
- 胡凤荣刘光欣席梦利吴祝华施季森
- 关键词:卷丹宜兴百合染色体
- 文献传递
- 百合根尖染色体C-带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利用Giemsa C-带方法对百合(Lilium browniiF.E.Brown varviridulum Baker)根尖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百合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4。除染色体K外,其余每条染色体上都显示出特征带,带纹的深浅差异明显,其带型公式为:2n=24=4C+2CI++6I++6I++2I+T++2I+T++2。染色体C、F的着丝点区域显示强带,染色体I、J各显示3条强弱不同的带纹。通过Giemsa C-带方法可以将百合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
- 刘光欣胡凤荣席梦利吴祝华施季森
- 关键词:百合染色体C-带分析
- 渥丹百合根尖染色体C-带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利用Giemsa C-带方法对渥丹百合(Lilium concolorSalisb)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渥丹百合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4,每条染色体上都显示出特征带,带纹的深浅差异明显,其带型公式为:2n=24=2C+4CI+2I+2CI++2CI++6I++4I++2I+T+。染色体D、F、L的着丝点区域显示强带,染色体I的长短臂上显示4条强弱不同的中间带。通过Giemsa C-带方法可以将渥丹百合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
- 刘光欣胡凤荣席梦利吴祝华施季森
- 关键词:染色体C-带分析
- 一种野生百合根尖染色体C-带分析
- 利用Giemsa C-带方法对野生百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百合的染色体数目为2n= 2x=24,带型公式为:2n=24=2C+6I+2CI6I+2ITI+6。除E、J和L染色体外,其他染色体上都显示出带纹,且带纹的深...
- 胡凤荣刘光欣席梦利吴祝华施季森
- 关键词:野生百合染色体C-带分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