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2461092)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戚建平吴伟卢懿徐颖尹宗宁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辛伐他汀纳米结晶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超声共沉淀法,以PVP-K30为稳定剂制备SV纳米混悬剂,以粒径及其分布(PI)为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处方、工艺;喷雾干燥制备纳米结晶;体外溶出试验、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粉末X-射线衍射(PXRD)对纳米结晶进行表征。当SV与PVP-K30质量比为2∶1,探头超声时间为10 min,均质压力和次数分别为100 MPa和10次,制得的纳米悬液平均粒径为350 nm,PI为0.21,喷雾干燥工艺不会改变纳米结晶粒径。DSC和PXRD分析显示纳米结晶中SV以晶体形式存在,纳米结晶显著提高SV的体外溶出度,溶出度的提高主要由于纳米结晶显著降低了SV的粒径。体外溶出结果显示,纳米结晶溶出速率显著高于原料药及其与辅料的物理混合物。纳米结晶技术有可能制得高口服生物利用度且易于工业生产的SV纳米结晶制剂。
- 徐颖卢懿戚建平尹宗宁吴伟
- 关键词:辛伐他汀溶出差示扫描量热
- 全反式维A酸/环糊精包合物相溶解度及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对其作用研究
- 2011年
- 目的考察环糊精(CD)及CD/水溶性高分子体系对全反式维A酸(ATRA)的增溶作用。方法通过绘制相溶解度图,考察不同CD与ATRA的包合情况,并以常用凝胶基质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考察其对ATRA/CD包合物相溶解度图的影响。结果α-CD、β-CD、γ-CD与ATRA形成1:1包合物,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其浓度低于6%时,形成1:1包合物,高于此浓度则形成1:2包合物,在上述各CD最高浓度溶液中,ATRA溶解度分别为纯水溶液的5.5、15.1、24.2和34.6倍;加入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能进一步提高ATRA/β-CD包合物稳定常数和ATRA溶解度,且CMC-Na作用最为显著,0.5%CMC-Na的加入可使ATRA/β-CD包合物稳定常数增加4.6倍,而ATRA的最大溶解度进一步增加(为水和1.8%β-CD溶液的247.4和16.4倍)。结论以CMC-Na为基质、β-CD为增溶剂制备ATRA外用制剂,可能增加单位制剂ATRA浓度,降低潜在不良反应。
- 陈中建戚建平卢懿吴伟
- 关键词:药剂学全反式维A酸环糊精水溶性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