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Tjfx08-047)
-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吴春雷杜文雅张晓燕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商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司法附属行政语境下的中国古代法官地位
- 2015年
- "司法附属行政"是中国古代司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古代法官地位就呈现出鲜明的附属性特征,这种特征同样体现在法院的地位和司法权的地位上,这也导致中国古代法官没有专门的职业保障制度,而这一切都深深地镶嵌在当时的人治大背景之中。通过与现代法官地位的比较,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古今法官地位以至整个司法状况的巨大差异。中国现代法官地位在独立性方面相对于古代法官有了巨大改善,但仍然不尽如人意,还需要在今后的司法改革中进行反思和重点关注。
- 吴春雷司马守卫
- 关键词:司法权
- 中国古代法官选任制度的特征及现代启示被引量:2
- 2015年
- 纵览中国古代法官选任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可以发现很多与现代法官选任制度不同的特点。在选任标准上重视候选人的道德品质而轻视法律知识素养;在选任方式上不拘一格,一般以一种选任方式为主,辅之以其他几种次要的选任方式;在选任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常出现制度异化的现象。对于这些特点的认识,可以推动对我国现代法官选任的反思和改进。我国现代法官选任应以知识和能力考查为主,不宜过分强调选任时的道德认定;应当拓宽法官选任渠道,探索从法律学者和律师中选任法官的特殊机制;法官选任制度的设计和完善过程中应当谨防制度异化。
- 吴春雷司马守卫
- 关键词:选任制度选任标准选任方式
- 发生意义司法权的逻辑结构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司法权是在我国司法改革背景下受到法学理论和实践较大程度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是,这一关注主要集中于与立法权、行政权相对而言的近现代社会的司法权上,而忽略了对发生意义司法权的逻辑结构进行探本求源。因此,有必要对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勾勒出司法权最初产生和发展的基本逻辑条件和线索。
- 吴春雷张晓燕
- 关键词:司法权司法公力救济私力救济
-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主体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2005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其发布的《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与有关部门共同探索新的纠纷解决方式,促进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这一改革纲要一方面拉开了我国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的序幕,另一方面也提出这一改革本身必须首先正视的问题,即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主体有哪些、法院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法院和其他解决纠纷的部门或组织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如何理顺法院和其他纠纷解决部门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来解决。
- 吴春雷杜文雅
- 关键词:纠纷解决法院人民调解
- 中国古代疑案处理的启示被引量:1
- 2012年
- 在中国古代社会对疑案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疑则从无、疑则从轻、疑则从议等法律原则,这些原则在相关的司法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角度选择了相关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相形之下,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却存在着对疑案处理的法律原则规定的过于简单,司法实践中疑案最终导致错案等问题。完善疑案处理的法律原则以及相关配套法律规定成为减少错案之必然趋势。
- 吴春雷杜文雅
- 关键词:疑案法律原则法律适用司法实践
- 从古代案例看中国古代法官疑案处理的特征
- 2015年
- 疑难案件自司法活动产生之时就开始存在。中国古代法官与现代法官虽然处于不同的社会、政治、法律、文化环境之中,但却同样面对着疑难案件处理时的困境。事实认定以及法律适用上的难题使法官们头痛不已。但也正是疑难案件成就了法官职业的崇高与辉煌。中国古代法官在处理疑难案件时表现出这样的特点:法官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受到各种法外因素影响,需要依靠法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得以实现正义。
- 吴春雷司马守卫
- 关键词:疑难案件司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