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3B452)

作品数:22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曹文刚李其名更多>>
相关机构:淮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语言文字
  • 9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翻译
  • 4篇文化
  • 4篇文学
  • 4篇国文
  • 4篇出版
  • 3篇译介
  • 3篇中国文化
  • 3篇晚清
  • 3篇翻译出版
  • 2篇中国古典
  • 2篇名著
  • 2篇话语
  • 2篇古典
  • 2篇红楼
  • 2篇红楼梦
  • 2篇《红楼梦》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道家
  • 1篇新人文主义

机构

  • 22篇淮北师范大学

作者

  • 22篇曹文刚
  • 1篇李其名

传媒

  • 3篇中国出版
  • 3篇赤峰学院学报...
  • 2篇出版发行研究
  • 2篇长春工程学院...
  • 2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淮海工学院学...
  • 1篇铜仁学院学报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吉林工程技术...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 1篇新余学院学报
  • 1篇陕西学前师范...

年份

  • 10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青年》与《学衡》翻译的差异
2014年
在引入的外国思想、翻译选材、翻译语言三个方面研究了《新青年》与《学衡》的翻译的差异。《新青年》前期通过翻译引入了西方的民主科学、男女平等、易卜生主义、实验主义等思想,《学衡》通过翻译主要引入了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新青年》在翻译选材上侧重现实主义,取材比较广泛,《学衡》翻译侧重古典主义,尤其重视古希腊罗马文化,以西方文学的古典正宗为主。《新青年》翻译用白话文,《学衡》翻译坚持用文言文。
曹文刚
关键词:《学衡》翻译新人文主义
翻译文学与新时期话语建构——评赵稀方《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
2014年
赵稀方的《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新时期卷》突破了一般的中国翻译文学史的书写方式,开创又一新的方向。全书借用赛义德"理论旅行"的理论,注重翻译文学在中国新时期话语建构过程中担当的重要作用,考察了西方文化、文艺思潮在经由翻译进入中国新时期历史文化场域的具体环境中所遭遇的移植、转移与再创造。翻译事实上主要是由中国内部的历史原因决定的,反映了中国自己的文化选择和内部的文化冲突。
曹文刚
关键词:翻译文学
严复对孟德斯鸠《法意》的译介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指出,《法意》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著作,涉及社会科学很多方面,反映了他的主要思想。严复译介《法意》,并写下大量按语,对原著思想进行评述,与孟德斯鸠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严复的译介及阐发,促使中国上下自我反省,寻求救国之道。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生动写照,体现了中西方的双向互动:孟德斯鸠的思想理论本身适合中国特定的历史语境,而中国特定历史语境决定了需要像孟德斯鸠这样启蒙主义思想家的类似理论。
曹文刚
关键词:孟德斯鸠译介
论晚清传教士林乐知的西学书刊翻译被引量:1
2015年
晚清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为在中国广泛传播西学进行了大量的翻译活动,他的西学书刊翻译在来华的众多传教士中出类拔萃,促使中国人改变传统思想,推动晚清社会的变革,对晚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林乐知的西学书刊翻译在译名的处理上主要是"旧瓶装新酒",辅之以创造新名词,对原文的增删服务其特定目的,采取的是当时传教士普遍采用的西译中述这种特殊的协作方法。传教士的西学传播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现象,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研究林乐知的书刊翻译,无疑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那一段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并对今天的人们有所启发。
曹文刚
关键词:林乐知西学晚清翻译策略
伏尔泰与中国文化
2015年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从肯定方面作了基本的描述,他崇拜孔子,赞赏中国人宗教的宽容精神,把中国当作理想王国的化身加以颂扬。带着道德教育的目的,伏尔泰根据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重新创作出剧本《中国孤儿》,表达了完全不同于中国的西方的文化精神。他认同中国道家思想,并在文学创作中有所反映,但仍抱定西方的观念。他并没有真正洞悉中国文化的本质,他对中国文化的解读是片面的,且有很多误读的成分。他把中国作为一种思想资源,来服务于当时的启蒙运动。
曹文刚
关键词:伏尔泰中国文化《赵氏孤儿》《中国孤儿》道家
五四初期陈独秀的翻译出版活动
2013年
五四初期中西文化碰撞非常激烈,陈独秀充分利用《新青年》这一出版物,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译介大量外国著作,将翻译出版看作形塑中国文化主体身份的重要手段,输入西方现代文明,重塑国民精神,建构中国的新文学、新文化。陈独秀的翻译出版活动改变了晚清翻译风尚,确立了现代性翻译的基本架构,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
曹文刚李其名
关键词:翻译出版晚清
《新青年》与现代翻译话语的构建
2014年
《新青年》杂志的名著翻译工作在从晚清到"五四"中国翻译的演变过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下,为了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新青年》开始自觉地改变晚清翻译模式,实现了中国翻译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青年》对中国现代翻译话语的构建:在翻译语言上从文言文转变为白话文,大力推动了白话文运动;在翻译选材上确立了名著意识,提倡翻译名家名著,提升了译作的档次;在翻译标准上改变了晚清不忠实原著的翻译风尚,重构了"信"的原则,倡导直译的翻译方法。
曹文刚
关键词:白话文名著直译
瓦雷里与中国
2015年
瓦雷里与中国两个文学青年梁宗岱、盛成的相逢、对话、交流是双方在各自徘徊状态下的历史汇合:是西方对东方的召唤、选择,东方对西方的寻找、应和的时代回声。他们互为朋友和向导,在平等、友好、亲善的氛围中互为媒介互相引导,出于对中法文化交流的热情达到了共鸣,在心灵上达到了共识。瓦雷里通过盛成创作的《我的母亲》与现代中国对话。他以他的中国弟子为媒介,对中国文化作了广泛深刻的观照和思考。他批判欧洲中心论和欧洲由来已久的对中国的误解、轻视、偏见,认为西方人和中国人必须亲近共处、共生互补,不同的民族应亲近共处,为此要进行"心印而神会"的交流。
曹文刚
关键词:瓦雷里诗哲中国文化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对外译介与传播被引量:3
2015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对外译介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外译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分析了遭遇困境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
曹文刚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出去
《红楼梦》在法国的译介与研究
2015年
《红楼梦》在法国的译介,先是比较零碎的片段翻译,远远落后于西方其他国家,也晚于中国其他几部名著。法国华裔翻译家李治华及其法籍夫人与法国著名汉学家安德烈?铎尔孟合译的《红楼梦》法文全译本是《红楼梦》在法国的第一个全译本,这部译著大大推动了这部名著在法国的接受与研究。《红楼梦》在法国的研究,促进了法国读者对《红楼梦》的接受,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中国的"红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曹文刚
关键词:《红楼梦》译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