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9B030801161)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谭红鹰钟忠健操隆辉黄婉林文前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支镜
  • 1篇人类免疫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瑞芬太尼
  • 1篇上调
  • 1篇神经病
  • 1篇神经病理
  • 1篇神经病理性
  • 1篇神经病理性疼...
  • 1篇疼痛
  • 1篇七氟醚
  • 1篇缺陷病
  • 1篇肿瘤
  • 1篇纤支镜
  • 1篇麻醉
  • 1篇麻醉深度
  • 1篇免疫缺陷
  • 1篇免疫缺陷病
  • 1篇免疫缺陷病毒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1篇曹铭辉
  • 1篇曾维安
  • 1篇林文前
  • 1篇黄婉
  • 1篇操隆辉
  • 1篇欧阳汉栋
  • 1篇钟忠健
  • 1篇谭红鹰
  • 1篇邝妙欢
  • 1篇白晓晖

传媒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的上调参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病理性疼痛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脊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脊髓内TNFα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性病理性疼痛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包裹HIV糖蛋白gp120建立HIV病理性疼痛模型,采用行为学方法测定大鼠的异常疼痛域值;大鼠建立疼痛模型2周后,采用Western-blot测定脊髓背角区域TNFα浓度;通过蛛网膜下腔导管注射水溶性TNFα受体和胶质细胞炎性因子抑制剂己酮可可碱进行干预处理,用行为学评估其作用。【结果】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包裹gp120后形成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术后3d大鼠左侧开始出现明显的异常疼痛现象,14d左右异常疼痛达到峰值,持续时间大于1个月。大鼠建立疼痛模型后2周,Western-blot结果显示手术侧脊髓背角TNFα水平表达明显上调;鞘内注射水溶性TNFα受体或胶质细胞炎性因子抑制剂己酮可可碱明显减轻异常疼痛的程度。【结论】HIV相关性病理性疼痛发病过程中脊髓水平TNFα释放增加,阻断TNFα的作用能够明显抑制疼痛,提示TNFα可能参与HIV相关性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其具体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白晓晖邝妙欢欧阳汉栋曹铭辉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GP120
七氟醚及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诱导用于纤支镜气管插管比较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比较七氟醚(SEV)与丙泊酚(PRO)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用于纤支镜(FOB)气管插管的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方法 24例需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而预计气道插管无困难患者,随机分为SEV组及PRO组,分别以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下行FOB插管。记录诱导期间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Narcotrend指数(NI)监测麻醉深度,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插管评分、用药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插管评分及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患者均很快入睡,插管成功。两组血压、心率诱导后较诱导前降低,插管后无明显增高,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NI值在诱导后及插管期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SEV组NI值在插管2min后高于PRO组,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插管过程无记忆。结论七氟醚及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均可用于无全麻诱导禁忌患者FOB气管插管,两种方法诱导迅速,提供满意的插管条件,且血流动力学平稳。
谭红鹰操隆辉黄婉钟忠健林文前曾维安
关键词:七氟醚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深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