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2001)
- 作品数:7 被引量:146H指数:4
- 相关作者:黄冰戎嘉余王怿詹仁斌唐鹏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简论相似性测度的选择--以奥陶纪末大灭绝后全球腕足动物古地理为例被引量:4
- 2011年
- 灭绝事件对古生物地理格局的影响已引起关注,近期研究表明奥陶纪末大灭绝事件后多样性显著高于传统认识,而全球该时期腕足动物的古生物地理分布情况尚未见报道。本文基于已发表的和最新的资料及所掌握新数据的整理,建立全球腕足动物志留纪初鲁丹(Rhuddanian)早期(残存期)13个产地72属137个出现信息(occurrence)和鲁丹晚期(复苏早期)26个产地91属272个出现信息的数据集。同时,运用聚类分析(CA)和非度量性多元标度变换(NMDS),对奥陶纪末大灭绝后残存期及复苏早期腕足动物进行定量古生物地理研究,发现残存期及复苏早期腕足动物具有沿纬度分带倾向。对鲁丹早、晚期腕足动物数据的频率分析表明,灭绝前大多数世界性分子(cosmopolitan taxa)在灭绝后收缩其分布范围,甚至局限于一个产地或古板块以躲避灾难,待环境好转,腕足动物多样性增高的同时,更多分子扩散其分布,显示"复苏"的迹象。通过对古生物地理数据频率的分析,文章讨论了6个相似性测度(si milarity measure),并对其适用性与待分析数据结构的关系提出初步认识。建议在相关研究中使用聚类分析的同时辅以其它统计手段(如NMDS),从而使分析结果更加客观可信。
- 黄冰
- 关键词:大灭绝腕足动物古生物地理
- 奥陶-志留纪之交黔中古陆的变迁:证据与启示被引量:85
- 2011年
- 深入的奥陶-志留纪交替期生物地层划分对比使古地理精时研究成为可能.对滇、川、黔、渝4省市、24个县、58条剖面的生物地层、群落古生态和古地理资料的分析表明,晚奥陶世至志留纪早期黔中古陆北缘的海岸带一直处于变动之中:(1)奥陶纪凯迪晚期,本研究区广泛接受五峰组沉积,但五峰晚期黔东北海底出现起伏,个别孤岛露出海面;(2)赫南特早中期,当全球海面大幅下降时,观音桥层仍广泛沉积,黔东北出现少数岛屿;(3)赫南特晚期-鲁丹早期,全球海面大幅上升,黔北南部和黔东北不降反升,隆升速度超过海面上升速度,更多、更大的岛屿浮出海面;(4)志留纪鲁丹晚期,这些岛屿复被海水淹没,普遍发育龙马溪组沉积.奥陶纪-志留纪交界时期,黔中古陆以北海域的东区(黔北南部、黔东北、渝东南)和西区(黔西北、滇东北、川南)在地层发育和古地理格局上发生的重要差异,体现了黔中古陆北缘的升隆与扩展,在时空上与发生在湘鄂西的宜昌上升紧密相连,它们均受华南东部和南部深部大地构造活动的制约.
- 戎嘉余陈旭王怿詹仁斌刘建波黄冰唐鹏吴荣昌王光旭
- 关键词:黔中隆起生物地层古地理
- “复活分子”在穿越生物大灭绝过程中的实质是什么?被引量:3
- 2014年
- 复活分子是指地层记录中一度消失、后来复现且未发生明显变化的特殊分类单元。本文将复活分子区分为狭义(穿越灭绝事件)和广义(平常时期)的两类;并认为不同型式灭绝事件后的复活分子存在差异,表明其与灭绝强度有关。本文再次讨论复活分子的不同概念及其意义,并对避难所提出新的认识,强调复活分子的实质是灭绝期缩减居群大小与分布的极端稀疏分类单元,识别其生物因素尤为重要。以华南奥陶-志留纪交界期的华夏正形贝腕足动物群的一个采样点为例,说明稀疏种对多样性的贡献颇为关键,只有依靠大量的采样与深入的系统古生物研究,才能识别;探索和发现复活分子的关键在于采样和系统学研究的深入程度;建议应更加客观地认识复活分子的宏演化意义。
- 黄冰戎嘉余詹仁斌
- 关键词:大灭绝避难
- 黔西赫章志留纪晚期小莱采贝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被引量:16
- 2011年
- 志留系在黔西的分布范围很小,已知仅限于赫章县境内。赫章的志留系发育不全,由于缺少古生物证据,其具体时代长期难以肯定。最近在赫章草子坪志留系中发现腕足动物、三叶虫和双壳类化石群。腕足类研究结果显示,它应属于小莱采贝动物群(Retziella Fauna)和新建立的Nikiforovaena-Retziella组合。该化石层下伏紫红色泥岩地层。这段近岸、浅水、杂色碎屑岩层在岩性上与滇东曲靖的关底组类同,可部分对比,推测其时代为罗德洛世晚期(Late Ludlow),但不宜另立新名,仍称关底组为好。在讨论关底组含义之后,笔者赞同取消岳家山组的意见。对赫章志留系具体时代的确定使对华南志留纪晚期岩相古地理的传统认识得到修正,罗德洛世晚期的海侵从滇东的曲靖地区扩大到黔西的赫章一带。
- 黄冰戎嘉余王怿
- 关键词:志留纪古地理
- 定量古生物学软件PAST及其常用功能被引量:34
- 2013年
- 近半个世纪以来,古生物学涉及越来越复杂的现象与过程,难以用传统的经验科学方法来解决。伴随着相关研究引入日益增多的定量分析,古生物学逐渐成为一门可定量分析的科学。作为最早的古生物学专用的免费统计软件包,PAST功能全面、易于使用,并在过去十几年中发展迅速,目前已在相关软件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在简单介绍该软件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古生物学应用案例,解读最常用到的几类"常规统计分析"与"多元统计分析"的使用;同时,针对古生物学相关领域中的"多样性、丰度及居群结构","形态学"和"生物地层学"问题,给出具体分析实例。在相关案例的分析介绍中,详细梳理用PAST实现这些分析的具体步骤,因而具有较好的实用参考价值。受篇幅所限,文章对软件中其他不常用但相对重要的9个模块只进行简要介绍,以供读者在偶尔涉及该类分析时参考。PAST软件不仅功能强大,而且能够针对古生物学及地层学浮现出来的最新前沿问题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值得在古生物学界推广使用。
- 黄冰David A T Harperφyvind Hammer
- 关键词:多样性丰度形态学生物地层学
- 古生物学研究中的采样问题及多样性估计方法——以华夏正形贝动物群为例被引量:2
- 2012年
- 传统的古生物学采样方法通常很少对同一化石层面展开进行,由此得到的多样性信息往往难以反映化石组合的真实情况。通过观察稀疏化曲线平缓程度来判断化石采样是否充分的经验方法并不严谨。本文在介绍古生物化石采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样是否充分的本质是采样获得的多样性与所属化石群落潜在多样性之间的接近程度。借鉴现代生物学中的多样性估计方法,以华夏正形贝腕足动物群为例,本研究采用EstimateS软件,定量估计4个化石点的潜在多样性;探讨客观判断采样充分的方法,同时通过曲线拟合法预测达到特定多样性可能需要的样本数量,为二次研究提供重要信息。该多样性估计方法是古生物研究中一个较新的领域,在多样性对比及特定化石群的多样性评估中均有较好应用前景。为得到更全面的多样性信息,文章建议相关研究在使用稀疏化的同时辅以多样性估计方法。
- 黄冰
- 关键词:采样稀疏化
- 浅谈稀疏标准化方法(Rarefaction)及其在群落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2年
- 古生物学常涉及多样性对比的研究。因为待比较的样本通常大小不一,所以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比较一般并不准确。稀疏标准化方法使两样本在大小不同的情况下也可进行多样性对比,因此在古生物领域应用广泛,但该方法在群落多样性研究中使用不多。在一些相关应用研究案例中,使用者通常未能考虑稀疏化方法的使用条件和局限性,其中相交的稀疏化曲线很难或不能比较的问题更是经常为人所忽视。本文针对群落研究中多样性的对比问题介绍两类稀疏化方法,并强调其使用条件及局限性。以新发现的华夏正形贝腕足动物群为例讨论该方法的使用,同时对该动物群4个采样点的稀疏化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分析,求解曲线交点,对稀疏化数据进行外插值运算,并借此首次为稀疏化曲线交叉不可解的问题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 黄冰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稀疏化古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