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796) 作品数:15 被引量:14 H指数:2 相关作者: 房殿春 帖君 宁晓燕 杨仕明 彭贵勇 更多>> 相关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解放军第一医院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hPOT1基因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构建人端粒保护蛋白(humanprotectionoftelomeres,hPOT1)基因的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以进一步研究hPOT1蛋白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将hPOT1cDNA从pLPCNMycPOT1质粒上切下来,经适当改造后以正、反方向插入到质粒pcDNA3.1(-)中,构建hPOT1基因的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用PCR、酶切及DNA测序的方法鉴定hPOT1基因正、反义表达载体序列和方向的正确性。结果PCR、酶谱分析及DNA测序结果表明hPOT1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序列和方向正确。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POT1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POT1在端粒保护、细胞衰老和凋亡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帖君 房殿春关键词:HPOT1 端粒结合蛋白 真核表达载体 基因表达 人端粒保护蛋白在胃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人端粒保护蛋白(humanprotectionoftelomeres,hPOT1)在胃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OT1在57例胃癌标本中的表达,同时以10例正常胃黏膜标本做对照。结果57例胃癌标本的表达全阳性,阳性率100%,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hPOTl的表达(40%)。浸润至或超过浆膜层的胃癌hPOT1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未达浆膜层者,Ⅲ/Ⅳ期胃癌明显高于Ⅰ/Ⅱ期胃癌,低分化胃癌高于高分化胃癌(P<0.05)。结论hPOT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提示hPOT1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检测hPOT1的表达可能会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 帖君 房殿春 宁晓燕 罗元辉关键词:人端粒保护蛋白 蛋白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胃癌 人端粒保护蛋白反义核酸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人端粒保护蛋白(human protection 0f telomeres,hPOTl)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方法利用本课题组先前所构建的hPOTl正、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GC7901胃癌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Western印迹法、MTT法、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基因转染后SGC7901细胞hPOTl蛋白的表达、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转染了hPOTl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载体(pcDNA-as—hPOTl)的SGC7901胃癌细胞hPOTl表达降低,生长减慢,阻滞于G2/M期,细胞凋亡增加。结论hPOTl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载体能显著抑制hPOTl蛋白的表达,hPOTl蛋白可能参与胃癌细胞的周期调控,并与细胞的生长增殖有关。 帖君 房殿春 宁晓燕 郭丽萍关键词:人端粒保护蛋白 反义核酸 胃癌细胞 细胞增殖 端粒与Sheherin复合体 2008年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的末端结构,由简单的DNA串联重复序列和一系列相关的蛋白质组成,在染色体末端形成一个“帽状”结构,对染色体起重要的保护作用,防止出现染色体的断裂、降解与末端融合,与细胞分化、组织再生、DNA修复、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以及恶性肿瘤的发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宁晓燕 房殿春关键词:端粒 复合体 DNA修复 串联重复序列 真核细胞 蛋白质组成 hPOT1 RNA干扰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突变型p5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人胃癌细胞BGC823中人端粒保护蛋白(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hPOT1)的表达,观察hPOT1 RNA干扰对胃癌BGC823细胞突变型p53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从hPOT1编码区外显子8的区域选取一段19个碱基的序列gtactagaagcctatctca为RNA干扰靶向序列,构建hPOT1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转入体外培养的低分化人胃癌细胞BGC823,提取细胞总RNA,半定量RT-PCR检测hPOT1和突变型p53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验证hPOT1 RNA干扰载体的基因沉默效率,了解抑制hPOT1表达后突变型p53基因mRNA水平的改变。结果经DNA测序鉴定,hPOT1 RNA干扰载体包含干扰序列的插入片段,插入位置正确。经半定量RT-PCR鉴定,RNA干扰组细胞的hPO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基因沉默效率在70%左右;突变型p53表达下调。结论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人胃癌细胞BGC823中hPOT1表达后,突变型p53表达下调,提示hPOT1与突变型p53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宁晓燕 房殿春 郭丽萍 李宜成 帖君 杨仕明 汪荣泉 彭贵勇 陈文生关键词:人端粒保护蛋白 人胃癌细胞 RNA干扰 突变型P53 人端粒保护蛋白的研究进展 2005年 人端粒保护蛋白(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eres,hPOT1)是一种端粒单链DNA结合蛋白,它结合于端粒末端的单链重复序列,在端粒长度的调控以及染色体的稳定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其表达水平下降所引起的端粒功能异常以及染色体畸变,与人类细胞的老化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对hPOT1结构、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不但可以进一步阐明细胞衰老和恶性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而且也将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开辟新的思路和方法。 帖君 房殿春关键词:人端粒保护蛋白 端粒 载体介导的siRNA对SGC-7901胃癌细胞中hPOT1表达的抑制作用 2005年 目的构建人端粒保护蛋白(hPOT1)基因的短链干扰核糖核酸(siRNA)表达载体,观察其在胃癌细胞中抑制hPOT1基因表达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hPOT1在胃癌细胞生长增殖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64nt编码hPOT1siRNA基因片段的寡核苷酸,退火成双链后将其连接到pSUPER质粒的H1RNA启动子下游,构建psiRNAhPOT1重组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转入SGC7901胃癌细胞,用半定量RTPCR检测hPOT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siRNAhPOT164个碱基成功插入到预定位置,并且序列完全一致。hPOT1siRNA表达载体psiRNAhPOT1转入胃癌细胞后,可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hPOT1的表达。结论构建的hPOT1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psiRNAhPOT1重组质粒能显著抑制hPOT1基因在SGC7901胃癌细胞中的表达。 帖君 房殿春 宁晓燕关键词:人端粒保护蛋白 RNA干扰 胃癌细胞 POT1与端粒 被引量:2 2005年 帖君 房殿春关键词:端粒 肿瘤 hPOT1 RNA干扰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端粒长度和hTERT表达的影响 2008年 背景:人端粒保护蛋白1(hPOT1)的主要作用为保护端粒和调节端粒长度。目的:探讨hPOT1在人胃癌细胞中对端粒长度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823中hPOT1的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端粒长度,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结果:以RNAi技术抑制hPOT1表达后,BGC-823细胞端粒长度明显缩短,反映端粒相对长度的T/S值显著小于亲本BGC-823细胞组和阴性对照组(1.383±0.091对2.758±0.647和3.043±0.548,P<0.05),亲本细胞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hPOT1 RNAi组细胞hTERT mRNA表达亦明显下调。结论:在人胃癌细胞中,hPOT1能正性调节端粒长度;在hPOT1下调引起端粒缩短的环节中,hTERT表达下降可能起一定作用。 宁晓燕 房殿春 贴君 程永波 张汝钢 王洪斌 杨柳芹关键词:小分子干扰 端粒长度 胃癌hPO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2008年 目的探讨胃癌中人端粒保护蛋白1基因(hPOT1)IVS13-98G/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150例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和156例正常对照者行基因型分析,采用PCR和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胃癌组hPOT1IVS13-98 T/G位点GG、GT、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22.00%、41.67%、36.67%,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2.67%、57.33%;对照组GG、GT、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24.36%、51.92%、23.72%,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9.68%和50.32%。两组G、T等位基因型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χ=3.0257,P=0.0820)。以T/T基因型作为参照基因型,G/T和G/G两种基因型OR值分别为0.432(95%CI:0.242-0.772,P=0.005)、0.540(95%CI:0.274-1.064,P=0.075)。胃癌中3种基因型H.pylori的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OT1 IVS13-98G/T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甘肃胃癌高发区的胃癌患者有关,可能为胃癌的保护因素。胃癌hPOT1 IVS13-98G/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无关。 万顺梅 房殿春 孙少华 葛勤利关键词:胃肿瘤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