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03BS017)
作品数:
2
被引量:6
H指数:2
相关作者:
刘玉光
李峰
陈昱
牛朝诗
付先明
更多>>
相关机构:
山东大学
安徽省立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神经干
2篇
神经干细胞
2篇
细胞
2篇
干细胞
1篇
动物
1篇
动物模型
1篇
胰酶
1篇
神经发生
1篇
神经干细胞移...
1篇
神经干细胞移...
1篇
卒中
1篇
卒中后
1篇
卒中后遗症
1篇
细胞移植
1篇
细胞移植治疗
1篇
脑卒中
1篇
脑卒中后
1篇
脑卒中后遗症
1篇
后遗症
1篇
机械分离
机构
2篇
山东大学
1篇
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2篇
李峰
2篇
刘玉光
1篇
付先明
1篇
牛朝诗
1篇
陈昱
1篇
张良文
1篇
张泽立
1篇
朱树干
1篇
张学广
传媒
2篇
山东医药
年份
1篇
2008
1篇
2007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机械分离与胰酶消化分离对长期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神经发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培养的分离传代技术及其在长期培养条件下的神经发生能力。方法取孕14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层,消化分离后,以1×10^5/ml浓度进行NSCs原代培养。分别采用机械分离与胰酶消化法进行NSCs传代培养,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测定分离后细胞存活率,计算细胞倍增时间和细胞增殖率。取第4、8、12、20、30代机械分离传代培养的NSCs球接种到24孔培养板中的盖玻片上,加入分化培养液,观察长期培养条件下NSCs的神经发生能力的变化。结果与胰酶消化法进行的NSCs球传代相比,机械分离的NSCs球为小细胞球和单细胞传代,传代后细胞存活率高,细胞倍增时间短,增殖能力强(P均〈0.05)。体外长期培养条件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逐渐降低,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逐渐增高;在4—12代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仍较为稳定;12代后,神经元的分化比例迅速下降,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迅速上升。结论与胰酶消化法相比,逐步减小吸管口径的机械分离传代法,减少了传代对细胞的损伤,保证了大部分细胞间连接的完整性,显著增强了NSCs的增殖能力。体外长期扩增的NSCs,由于微环境和(或)自身基因的调控,随着传代的延续,其神经发生能力逐渐降低,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逐渐减少,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
李峰
刘玉光
朱树干
张良文
张泽立
张学广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神经发生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tM CAO)后遗症的修复作用,并确定移植的最佳时机。方法神经干细胞经抗5-溴脱氧尿核苷标记后,在不同时间采用立体定向移植到大鼠的脑缺血区域,移植后对大鼠的功能恢复进行评价,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检查存活的细胞。结果术后8周起,移植组大鼠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 SS)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早期移植组大鼠的N SS评分低于超早期移植组和晚期移植组(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改善脑缺血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状况,早期移植治疗效果更佳。
陈昱
付先明
牛朝诗
李峰
刘玉光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细胞移植
脑卒中
动物模型
卒中后遗症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