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GJ007)
-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4
- 相关作者:时宏远王历荣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财经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军事经济管理更多>>
- 环印度洋地区经济合作前景——基于对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的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经过十几年发展,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取得了一些成就,包括扩充了成员国;推行了经贸合作四项原则;提升了经贸合作水平;扩大了合作范围,明确了优先合作领域。然而,这些成就与其庞大的人口和面积相比并不成比例。这主要因为一些成员国之间存在着矛盾,包括成员国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但互补性不强,缺少资金和技术,成员国之间的关税较高,协商一致原则使联盟运转效率大打折扣等。虽然成效不显著,但印度希望主导联盟的意图却非常明显,这不利于中国加强与联盟的关系。
- 时宏远吴杭剑
- 关键词:经济合作
- 印度的海洋强国梦被引量:11
- 2013年
- 三面环海的印度海上利益广泛,主要包括政治利益、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为了保护这些利益,印度分别于2004、2007、2009年发布了三个海洋文件,大体勾勒出印度海洋战略的总目标:主导印度洋、东进太平洋。该战略目标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威慑性和排外性。现阶段,印度虽然与美国在印度洋存在矛盾,但两国更多地保持着合作关系;印度将中国视为其最大的海上挑战国。
- 时宏远
- 关键词:海洋战略
- 全球化背景下的海上通道与中国经济安全被引量:4
- 2012年
-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经济安全已成为各国国家安全的核心。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扩展和经济对外依存度的增加,海上战略通道越来越关乎中国海外贸易与能源运输安全,日益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性问题。通过将海上通道与国家经济安全相结合,论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所面临的来自国际海上通道的挑战以及海上通道安全对中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探讨打造海上安全通道、维护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 王历荣
- 关键词:经济安全能源
- 印度东进南中国海:意图、方式及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印度频繁进入南中国海主要是为了保护经济利益和运输线安全、扩展影响以及平衡中国。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印度不断提升与南中国海周边国家特别是越南的关系,拓展与日本和韩国的关系以及加强与美国的合作。印度东进南中国海对中国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使南中国海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为中印关系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了中国崛起的战略压力。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中国需要密切关注印度的行为,并将之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点。
- 时宏远
- 关键词:东进
- 日趋活跃的印度公共外交被引量:5
- 2015年
- 印度进行公共外交主要是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环境、赢得“公共外交竞赛”的主动权、提升其在全球特别是南亚邻国中的形象以及获取国内民众对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此,印度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公共外交,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效,文化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形象获得一定改善,外国直接投资不断增加。但一些因素制约着印度公共外交取得更大成就,如缺少综合性的公共外交战略,贫穷与腐败问题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尤其是强奸案件频发,与南亚邻国的关系仍未有实质性改善等。
- 时宏远
- 关键词:印度外交
- 美印防务合作述评被引量:5
- 2012年
- 美印防务合作近年来日益密切,两国高层防务交流频繁,军事演习不断升级,而且军火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反恐合作逐渐加强,其原因是两国在防务及相关问题上存在着利益契合点,并且都有意通过发展双边防务合作提升双边关系、打击恐怖主义甚至牵制中国。此外,美国还希望能抢占印度军火市场,印度则希望能逐渐实现军事装备的国产化。
- 时宏远
- 关键词:防务合作战略伙伴
- 试析冷战后印度与巴西关系的变化
- 2013年
- 印度位居南亚,巴西坐落于南美,两国相距1.4万公里,这一距离在冷战期间曾大大阻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但冷战后,两国关系已不再受距离的严重束缚,获得了长足发展。由于印度和巴西都是各自地区内主导性国家,也都是正在崛起的大国,两国关系的不断升温不仅对各自地区,也对国际政治经济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 时宏远
- 关键词:冷战后政治经济体制冷战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