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52018)
-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石梅芳张静史耕山刘晓华冯春园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沧州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弱者的空间实践与无效抵抗——论伊恩·班克斯的《捕蜂器》被引量:1
- 2015年
- 社会学家德·塞托提出空间实践和反抗的概念,认为受到监视和规训的弱者/他者始终以微观实践和游击战的方式反抗严整统一的社会秩序,为反本质主义的后现代文化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空间视角。苏格兰作家伊恩·班克斯的小说《捕蜂器》通过讲述弗兰克为获取男子汉气概而谋杀亲人、屠戮小动物、与父亲争夺秘密的掌控权,最终却发现自己是女儿身的悲剧,颠覆了现代社会在性别身份、父子/女关系问题上的固化思维方式和传统价值观。弗兰克自以为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为自己争取到了空间,从而得以逃避父亲的规训力量。结局证明他是父亲性别改造的试验品,"他"本是女性。"她"的抵抗是为了获取"他"的身份,塑造"自我"却建构了"他者",因此抵抗的意义在此被彻底地解构了。
- 石梅芳
- 论电影《阿甘正传》的存在主义维度
- 2014年
- 银幕经典《阿甘正传》作为一部励志电影,并非仅仅阐释了"美国梦"或表现了电影业的"反智潮流"。妈妈对阿甘所说的话完美地契合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自在的世界是偶然的、荒谬的,智商较低的阿甘作为"自在的存在"的人与智商高于他的人并无任何不同,而作为"自为的存在"的他却在成就自我本质的同时成就了他者,从而承担起了人的道德义务。因此,阿甘奔跑的一生才是人之为人的真正意义所在。
- 石梅芳冯春园
- 关键词:《阿甘正传》存在主义
- 从热门英美剧看女巫及其文化渊源
- 2015年
- 近年来英美影视剧均出现了超自然题材热,女巫、吸血鬼等题材轮番出场。本文旨在通过对比英国与美国的超自然题材电视剧《梅林传奇》和《吸血鬼日记》中的女巫形象,分析“女巫”在英、美两种文化背景中的不同渊源和影视剧中所揭示的传统与性别身份问题。
- 石梅芳汪贻菡
- 关键词:女巫
- 英国少数族裔小说的空间叙事与身份问题初探被引量:1
- 2019年
- 英国的少数族裔作家关注自我身份认同问题,作品呈现出鲜明的空间性特征。一方面,传统的线性因果叙事难以实现他们对多重语言空间和文化空间的探索和表达,因此少数族裔小说在结构上常常表现出典型的空间形式。另一方面,他们执着于书写迥异于传统英国文学的地理空间与想象空间,表现出少数族裔作为边缘群体对生存空间的不确定性和无根性的焦虑。少数族裔作家通过作品,表达了改变单一的文化结构,重构“英国性”,建构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未来文化空间的决心。
- 石梅芳史耕山张静
- 关键词:少数族裔空间叙事身份
- 科幻世界的性别重构——论伊恩·M·班克斯的《游戏玩家》被引量:1
- 2016年
- 当代苏格兰作家伊恩·M·班克斯十分关注人类的性别身份问题,他在科幻小说"文明"系列中设想了未来人类自由转换性别的双性同体模式。《游戏玩家》作为"文明"系列的代表作,在性别问题上挑战了激进女性主义关于生育问题是两性平等关键因素的观点。小说引入中性人主导的、以游戏胜败决定个人社会地位的专制帝国"阿扎德"作为参照物,指出了激进女性主义者坚持女性气质的优越性可能走向本质主义,引发新的性别不平等。因此,他设想了一种灵活的生理性别,既可以实现性别平等,又可以保留性别差异,并尊重女性作为母体孕育后代的传统生育观。性别问题只是班克斯思考社会问题的一个剪影,他对人类本性中的"自私和互相仇恨的冲动"深怀戒心,认为本质主义思维如同一种历史的回声,作为"原始的东西"隐藏在人类本性之中,不但威胁着两性平等,更威胁着理想"文明"社会的未来。
- 石梅芳刘晓华
- 关键词:性别身份双性同体科幻小说
- 约翰·高尔特的《限定继承权》与18世纪苏格兰经济发展史
- 2018年
- 约翰·高尔特的小说《限定继承权》以家族产业失而复得的视角记录和再现了18世纪与英格兰组成联合王国之后苏格兰的经济发展史:资本主义经济取代了封建庄园制经济,出身世家的地主乡绅逐渐让位于积极进取的城市商人阶层。瓦金肖家族的世袭产业基托斯顿修被拍卖象征着古老的苏格兰乡村经济模式的破产;孤儿克劳德·瓦金肖从小商贩到布料商再到格瑞皮领主的三重身份转变代表了苏格兰经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商人乔治夺取产业继承权,借助基托斯顿修的家族历史和经商所得的巨大财富成功跻身于格拉斯哥的显贵阶层,完成了商业社会的转型。同时,作者也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揭露了商业社会所面临的道德情感危机。
- 石梅芳
- 关键词:商业社会乡村经济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