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2804)

作品数:5 被引量:82H指数:4
相关作者:王瑾黄勤挽欧小群杨秀梅谭茂兰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陈皮
  • 2篇挥发油
  • 1篇电子鼻
  • 1篇一测多评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质谱联用
  • 1篇色谱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酮类
  • 1篇皮素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人工神经
  • 1篇人工神经网络
  • 1篇中药
  • 1篇网络
  • 1篇相色谱

机构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王瑾
  • 4篇黄勤挽
  • 3篇谭茂兰
  • 3篇杨秀梅
  • 3篇欧小群
  • 1篇张玉莉
  • 1篇苏娟
  • 1篇钟恋
  • 1篇汪云伟
  • 1篇李鹏
  • 1篇刘静
  • 1篇钱玫

传媒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广陈皮及其近缘品种挥发油成分的比较被引量:33
2015年
目的比较分析广陈皮及其近缘品种鲜果皮挥发油成分并寻找其特征成分。方法收集包括广陈皮(茶枝柑)、陈皮(红橘)和金橘等11种品种鲜果皮,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技术分离鉴定挥发油的成分,对所有样品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测鲜果皮挥发油均以柠檬烯为主要成分,同时含萜品烯、异松油烯和芳樟醇萜烯烃类化合物。聚类分析结果与鲜果皮品种分类结果一致。结论与其他陈皮近缘品种果皮比较,广陈皮(茶枝柑)挥发油中含有特有成分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柠檬烯的相对含有量最低,而萜品烯相对含有量最高,可作为广东新会陈皮的鉴定依据。
欧小群王瑾李鹏黄勤挽杨秀梅谭茂兰
关键词:金橘挥发油
基于电子鼻与人工神经网络的陈皮鉴别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依据陈皮气味信息,鉴别陈皮不同品种以及储藏年限。方法采用电子鼻技术,获取陈皮气味信息,依据客观化的数据,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品种和不同储藏年限陈皮进行鉴别区分。结果依据电子鼻获取的陈皮气味信息数据,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判别区分效果良好,对不同品种与储藏年限的陈皮测试集样本识别率皆为86.36%,对不同品种陈皮综合识别率达94.67%,对不同储藏年限陈皮样品综合识别率达96%。结论采用电子鼻技术结合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准确识别不同品种以及不同储藏年限的陈皮样品。
杨诗龙王瑾汪云伟钟恋黄勤挽
关键词:电子鼻神经网络陈皮
新会茶枝柑果皮的挥发油指纹图谱建立和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柑皮和陈皮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从整体角度对比分析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GC-MS法,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版,分别建立12批次柑皮和12批次陈皮的挥发油指纹图谱,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柑皮鉴定出24个共有峰,陈皮鉴定出25个共有峰,两者的差别在于柑皮含有香茅醛而陈皮没有,陈皮含有对-薄荷三烯、顺式-对-薄荷-2,8-二烯醇而柑皮没有,陈皮中顺式-香芹醇、反式-香芹醇和香芹酮的相对含量远高于柑皮;广陈皮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有柠檬烯、萜品烯、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和正十六酸,柠檬烯含量最大。结论香茅醛、对-薄荷三烯和顺式-对-薄荷-2,8-二烯醇可作为鉴别三年广陈皮的标准参考。
欧小群王瑾杨秀梅张晨谭茂兰
关键词: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指纹图谱
“一测多评”法测定陈皮中3种黄酮类成分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建立陈皮中橙皮苷、川陈皮素、桔皮素"一测多评"的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准确度及可行性。方法:以橙皮苷为指标,计算川陈皮素、桔皮素与橙皮苷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外标法测定陈皮中橙皮苷、川陈皮素、桔皮素的含量,并利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川陈皮素和桔皮素的含量,比较外标法与"一测多评"的结果,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度及可行性。结果:"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共测定22批样品,川陈皮素与桔皮素测定结果 RSD均<2.9%,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测定陈皮中的橙皮苷、川陈皮素、桔皮素是准确可行的。
杨秀梅王瑾黄勤挽欧小群谭茂兰钱玫
关键词:陈皮橙皮苷一测多评川陈皮素
中药陈药研究现状及思路探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为中药陈药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路。方法:挖掘本草文献,梳理现代研究文献,分析中药陈药应用历史和特色,明确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研究思路。结果:中药陈药应用历史悠久,国内学者对其应用进行了研究,但仍存在陈药的必要性、原理、时限等不明确以及研究方法不恰当等问题;其研究应该在固定并注意陈化条件下,引入过程论思想,采用"自始至终(从新品到陈品)"的研究思路。结论:中药陈药应用是中医临床一大特色,应深入研究陈化过程,为中药陈用理论的现代研究奠定基础。
王瑾黄勤挽张玉莉苏娟刘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