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2812)
- 作品数:7 被引量:81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斌贾晓斌朱粉霞汪晶陈彦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七炮制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思路被引量:48
- 2013年
- 生三七具有止血、散瘀、消肿等功效,而熟三七止血化瘀作用较弱,以滋补力胜,二者在功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对近年来三七炮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并对三七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前后的物质基础变化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汇总,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应用新的关键技术手段,进行3个层次的物质基础研究来阐明三七"生消熟补"炮制机制的研究思路,为三七的炮制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
- 陈斌许慧琳贾晓斌
- 关键词:补血
-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熟三七发挥补血作用的机制被引量:17
- 2019年
- 该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研究熟三七(蒸制三七)对乙酰苯肼(APH)致溶血性贫血大鼠血浆中内源性标志物的影响,旨在发现熟三七对溶血性贫血大鼠补血作用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及可能的补血作用机制。采用熟三七、药对(熟三七-人参)和复方(三七养血胶囊)分别干预APH诱导的溶血性贫血模型大鼠,测定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等血液常规指标以及相关脏器指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RBC,Hb水平显著降低(P<0. 01),肝、脾脏器指数升高(P<0. 05),血常规和脏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血虚证大鼠造模成功。而熟三七能显著升高大鼠RBC水平(P<0. 01),各给药组的相关指标均有良好的回调趋势,验证了熟三七的补血作用。对收集的血浆样品应用UPLC-Q-TOF-MS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正常组、模型组之间的代谢谱进行分析,筛选出26个溶血性贫血的潜在生物标记物。血虚大鼠体内视黄醇、L-缬氨酸、花生四烯酸等9个代谢物下调,原卟啉Ⅸ、烟酰胺等17个代谢物上调。大鼠给予熟三七、药对、复方后可使生物标志物代谢水平向正常状态转归,推测熟三七可能从改善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视黄醇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8条代谢途径发挥补血的作用。
- 张银费倩倩汪晶朱粉霞陈彦汤道权陈斌
- 关键词:血虚代谢组学
- 蒸三七皂苷类活性组分在大鼠体内代谢产物鉴定的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分析大鼠灌胃蒸三七正丁醇部位后所得血液、尿液和粪便样品,获取正负离子模式下样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数据。样品数据经Peak View软件处理后,根据原型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以及体内常见代谢方式的准确质量数变化,对代谢产物进行解析。最终利用代谢物的MS/MS信息鉴定了蒸三七正丁醇部位中的4个皂苷代谢原型,即人参皂苷Rh_4,Rk_3,Rk_1,Rg_5及其15个代谢产物。蒸三七正丁醇部位中4个人参皂苷的代谢途径包括葡萄糖醛酸化、脱糖、硫酸化、脱羟甲基化、支链丢失等。该文从定性角度对蒸三七主要活性皂苷类组分在体内的代谢开展了研究,进一步阐明蒸三七在体内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
- 申文雯张银仇守蓓朱粉霞贾晓斌汤道权陈斌
- 药对三七-丹参对外伤血瘀证大鼠血浆和尿液代谢组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药对三七-丹参对外伤血瘀证大鼠血浆和尿液代谢组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活血止痛胶囊组(阳性药组)、三七组、丹参组以及三七-丹参3∶1组、三七-丹参1∶1组和三七-丹参1∶3组,每组6只。复制外伤血瘀证模型大鼠并给予相应药物。给药5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HE染色观察伤肢肌肉组织病理变化,结合UPLC-Q-TOFMS/MS技术、PCA(主成分分析)和O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鉴定差异代谢物,分析代谢通路。结果:不同药物均可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伤肢肌肉损伤,不同程度回调22个血浆差异代谢物和12个尿液差异代谢物,且三七-丹参3∶1组治疗效果最佳、回调差异代谢物最多。主要涉及的代谢通路有8条,分别为亚油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α-亚麻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转化,赖氨酸降解,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结论:三七、丹参单用和两者不同比例配伍药对均可回调差异代谢物治疗外伤血瘀证,其中三七-丹参3∶1比例配伍时活血效果最好。
- 张越凡曾锐张海霞王敏施建丰陈斌
- 关键词:丹参
- 蒸三七的肠吸收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从肠吸收角度,研究蒸三七体内吸收特性,为阐明蒸三七的炮制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体外Caco-2细胞转运模型和在体大鼠肠灌流模型,对蒸三七的2种混合体系醇提物及正丁醇部位整体吸收情况对比分析,选择蒸三七中特有的6种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g_6,F_4,Rk_3,Rh_4,Rk_1,Rg_5作为检测和表征指标,进行蒸三七体内肠吸收特性的研究。结果:Caco-2细胞实验中,就两混合体系中各人参皂苷的表观渗透系数值(P_(app))相比,除人参皂苷Rk_3外,其他5种皂苷P_(app)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皂苷绒毛面(AP)至基底面(BL)的表观系数值均>10^(-6)cm·s^(-1),表明蒸三七的体内吸收良好;表观渗透率均(PBA/PAB)<1.5,表明蒸三七中皂苷类成分跨膜主要转运方式可能是被动扩散。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中,两混合体系中各人参皂苷及总皂苷在肠道各部位的有效渗透系数(P_(eff)~*)值均>0.5,表明蒸三七中各皂苷吸收良好。不同浓度下的P_(eff)~*值均表明,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下,各肠段下P_(eff)~*值均具显著性差异,表明蒸三七皂苷类成分的吸收可能存在除被动扩散外的其他转运机制。统计分析P_(eff)~*值,两混合体系中6个皂苷除某些皂苷外,人参皂苷Rk_3,Rk_1,Rg_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表明,以蒸三七中6种特有的活性成分作为检测和表征指标,蒸三七的体内肠吸收均良好;就蒸三七的2种混合体系醇提物及正丁醇部位而言,蒸三七正丁醇部位中某些皂苷成分和醇提物中相应人参皂苷吸收有显著性差异,可能由于醇提物中某些非正丁醇萃取部位造成的影响。
- 申文雯仇守蓓汤道权陈斌
- 关键词:肠吸收表观渗透系数
- UPLC同时测定蒸制三七中的10种人参皂苷类活性成分的含量被引量:11
- 2014年
- 该文建立了蒸制三七中人参皂苷Rgs,F4,Rk3,Rh4,20(S)-Rg3,20(R)-Rg3,Rkl,Rgs,20(S)-Rh2,20(R)-Rh:10种皂苷类活性成分同时含量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对其不同头数、不同药用部位、不同蒸制时间的样品进行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研究。所采用的色谱条件为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mm×100mm,1.7Ix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1,检测波长203nm,柱温35℃。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g6,F4,Rk3,Rh4,20(S)-Rg3,20(R)-Rg3,Rk1,Rg5,20(S)-Rh2,20(R)-Rh2分另0在0.46—115,2.06—515,1.632~408,3.216~804,1.392—348,1.4~350,0.496~248,3.012~1506,0.82—205,0.832~208m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00%,97.96%,98.86%,95.27%,98.67%,98.02%,95.53%,96.63%,99.57%,103.6%。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分离度高,可有效控制蒸制三七的质量,为制定其规范化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确保其临床疗效的可靠性与-致性奠定了基础。
- 陈斌蔡涛贾晓斌
- 关键词:人参皂苷UPLC
-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三七总皂苷在斑马鱼幼鱼中的急性毒性机制被引量:3
- 2019年
-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三七总皂苷(PNS)过量给药的斑马鱼幼鱼与正常组斑马鱼幼鱼的代谢物进行对比,研究三七总皂苷过量给药导致斑马鱼幼鱼急性毒性可能的毒性机制。采用低、中、高剂量三七总皂苷给药1 dpf的斑马鱼胚胎至6 dpf,建立过量致毒的斑马鱼幼鱼模型,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等方法筛选并鉴定与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利用MetaboAnalyst数据库分析代谢相关通路。结果表明各组代谢物均显著区分,并随时间和剂量增加越发偏离正常组,初步筛选并鉴定出29个可能和毒性相关的差异代谢物(VIP>1,P<0. 05)和6条相关的代谢通路。三七总皂苷(PNS)过量致毒可能与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等通路的紊乱有关。
- 费倩倩韦英杰汪晶黄一平陈彦陈斌
-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代谢组学急性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