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SS002)
-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石强更多>>
- 相关机构:陇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论英国圈地运动与土地利用
- 2016年
- 持续几个世纪的英国圈地运动逐步瓦解了中世纪以来的敞田制,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分配体制,确立起了近代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及占有体制。圈地运动以和缓渐进的方式对农业生产关系、农业经营体制、农业生产规模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主要表现为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根据生产需要利用各种办法改良土地,通过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土地,从而达到了地尽其利的效果,使英国的农业生产不仅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也适应了以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化进程的要求,从而为英国在近代世界的率先发展奠定了基础。
- 石强
- 关键词:圈地运动土地利用农业革命
- 英国圈地运动与农业革命被引量:1
- 2015年
- 英国圈地运动的历史也是圈占敞田及与敞田密切相关的公用土地的历史。农业革命是农业生产技术累积及圈地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经营体制的建立、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农业革命又直接孕育了工业革命,圈地运动也间接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和深入发展。
- 石强
- 关键词:圈地运动农业革命资本主义农业经营
- 论近代英国阅读文化的发展
- 2019年
- 中世纪早期,英国的阅读文化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受到宗教文化的制约而发展缓慢,但到中世纪晚期时,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在英国的兴起,阅读文化凭借着民族语言——英语的普遍运用而得到较快地发展。阅读文化的发展促进着思想和知识的传播,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加强文化联系而塑造共同的文化心理,也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进程。阅读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图书出版制度的变革,而图书出版制度的变革又进一步解放了阅读文化,使阅读文化逐步走向繁荣。阅读文化的发展对于知识的传播、思想的培育、道德的培养、技术的传承和整个社会精神面貌的塑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所有这些都汇聚成文化的力量推动着英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国家的崛起。
- 石强
- 关键词:阅读文化文化发展
- 论近代英国贵族精神与绅士风度被引量:4
- 2017年
- 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化过程中,英国贵族阶层在社会变革与转型的浪潮中,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主导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甚至一度还被加强。贵族阶层在长期的存在与发展过程中积淀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精神风貌与文化身份,那就是贵族精神与绅士风度。贵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对民族和国家的主人翁责任意识。贵族精神人格化的外在表现即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绅士风度。贵族精神与绅士风度实际上成为英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不断得以继承和发展,成为不列颠民族共同认可的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精神和外在风貌的主要体现,这对于培养人们的精神内涵和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 石强
- 关键词:贵族精神绅士风度
- 从政治文化视阈看英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制度的变革
- 2018年
- 政治文化的发展是英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重要原因之一,政治制度的变革与英国中世纪民主宪政实践与理论的发展有着历史的联系。议会作为重要的代议机构,在限制王权的同时也加强着王权,与王权形成了对立统一关系,是社会转型时期推动政治制度变革的主导力量。内战之后,克伦威尔建立起了具有军事独裁性质的"护国公制",违背了英国政治文化传统并且使国家陷入了内乱。历经长期内战及政治动荡,英国社会各阶层都期盼恢复安定与和平,斯图亚特王朝在特殊形势下又得以复辟。在此过程中,政治文化传统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与宗教文化的变革相汇合,推动了"光荣革命"的发生。政治及宗教文化的力量使革命进程平静而迅速,完成了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制度的变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的政治方向。
- 石强
- 关键词:政治文化政治制度社会转型
- 英国自由民主及宪政思想溯源
- 2016年
- 英国在世界近代史上较早地确立起了君主立宪制,对西方国家自由民主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其自由民主及宪政思想源远流长。古代希腊罗马的奴隶制民主是英国民主及宪政思想的源头;《大宪章》是英国自由民主及宪政思想付诸实施的里程碑,也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先河;《威斯敏斯特规约》是英国自由民主思想的经济保障。
- 石强
- 关键词:自由民主宪政思想
- 英国人口因素与圈地进程的关系探析
- 2013年
- 英国圈地运动的进程,与人口因素不无关系,突出地体现在人口对土地所造成的压力的大小上。在英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期,圈地的进程相对迅速;而在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的时期,圈地的进程则往往趋缓,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圈地后土地的用途。14世纪黑死病及其他疾疫使英国人口数量锐减,圈地运动迅速发展,圈地数量相对较大。16世纪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圈地的速度趋缓,圈地的规模有限,圈地数量也相对较少,但反对圈地的呼声和运动却最为高涨。17世纪以后向海外持续移民及工业化的发展又加速了圈地运动的进程。
- 石强
- 关键词:人口因素圈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