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850002)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吴晓刘兴禄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艺术人类学
  • 2篇艺术
  • 2篇身份
  • 2篇湘西苗歌
  • 2篇苗歌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 1篇艺术活动
  • 1篇艺术生态
  • 1篇娱乐
  • 1篇展演
  • 1篇人类学
  • 1篇人类学分析
  • 1篇人类学视域
  • 1篇身份想象
  • 1篇傩愿
  • 1篇瓦乡人
  • 1篇文化
  • 1篇文化批评
  • 1篇文化身份

机构

  • 5篇吉首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吴晓
  • 1篇刘兴禄

传媒

  • 2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文化遗产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艺术人类学的阐释路径被引量:3
2009年
在对艺术现象展开具体理论言说时,艺术人类学的阐释路径主要呈现出三个基本环节:遵循文化人类学田野方法,参与实践至具体的艺术活动中去,获得直接而完整的审美体验和生活知识;基于文化整体观,对艺术生态作出全面的语境性把握,从而探究艺术活动的文化逻辑和生活特征;以艺术民族志的形式,在关注艺术现象的细节和场景中,使得具体艺术现象得以综合把握和书写。艺术人类学的现实介入力和问题阐发力因此而得到有效实践和彰显。
吴晓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艺术活动艺术生态民族志
湘西苗歌的文化身份想象被引量:3
2009年
苗歌在苗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文化功能意义和浓厚的文化习俗色彩。受现代文化力量特别是全球化消费文化观念的冲击,苗歌的外显方式、歌唱内容、文化功能、传承方式、接受主体以及文化命运都呈现出广场娱乐这样一种崭新的样式,获得了一种新的文化身份。
吴晓
关键词:湘西苗歌文化身份文化习俗
艺术人类学视域中的民间艺术旅游展演被引量:2
2011年
在艺术人类学观照中,民间艺术旅游展演作为一种旅游景观,是为满足旅游消费市场需求而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的资本化转换,从而使得传统民间艺术成为旅游产品和文化商品。民间艺术旅游展演还是一种审美文本,凭借丰富繁华而又充满异质特征的艺术符号,不断辐射审美想象,让旅游消费者产生旅游愉悦感。实质上,民间艺术旅游展演是由多种文化力量共同塑造而成的社会文本,聚合了多重相互冲突而又相互妥协的逻辑力量,凸显出传统民间艺术于社会转型期而生成的自我延续和调适的文化特征。
吴晓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旅游景观
“跳香”:还愿仪式的别样展演——湘西用坪“跳香”习俗调查被引量:7
2011年
在湘西瓦乡人聚居区,历代流传着一种庆丰酬神节日活动——跳香,又名跳香节,因为其群体性和娱乐性,还被称为瓦乡人的狂欢节。此俗在建国初至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打压禁止而发生断裂,然而,改革开放后此俗又得到恢复,部分村落或整修或重建跳香殿,重拾这一消逝的记忆。在瓦乡人聚居区,跳香是与还傩愿并列的湘西瓦乡人的标志性民俗事象,两者关系密切。因此,跳香常被视为还愿仪式的别样展演。
刘兴禄
娱乐景观建构与身份表意实践——湘西苗歌广场展演的人类学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原本存显于苗族传统生活空间中的湘西苗歌,受制于社会、文化、资本和传媒等多重文化逻辑力量的影响,一改其传统的文化功能意义,去除其本身浓厚的文化习俗色彩,从而置身于象征现代文化力量的都市广场中,于广场空间中进行展演的湘西苗歌,在抒情格式、演述程式、演述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异于传统样式的改变,呈现出舞台化表演特征和大众审美文化特征,湘西苗歌因此获得了广场娱乐的文化意义,同时,湘西苗歌也因此重塑一种新的主体意识,实现了一种文化和审美的统一,也在传统和现代的时空压缩式的置换中实现一种现代性幻想。
吴晓
关键词:湘西苗歌大众文化人类学
艺术人类学的西方语境与中国实践被引量:2
2010年
艺术人类学无论是作为一种学术流派还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抑或作为一种基本视野和思维背景,它的命名和提出,对于人类学关于艺术的研究起到了弥补性的作用。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艺术人类学是来自英美的学术流派,最初都基本上集中关注遥远的、远古的原始艺术,随着人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人类学的艺术研究也转向对现实生活的艺术现象的关注。关注特定时空的文化群体,强调参与观察和设身处地的文化体验,通过文化对话和文化体认,以民族志书写方式进行学术思考,以观察—体验—追问—反思的提问方式进行艺术观点的归纳提炼和构建。这样一种学术逻辑,使得中国的艺术人类学实践的多角度展开和多学科切入成为可能。因此,无论是文艺学学科视角的切入还是人类学学科的拓展,艺术人类学在当下中国的实践正日渐表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当下意识,越来越凸显出浓厚的文化研究、文化批评的学科素质。
吴晓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西方语境文化批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