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十一五”基础科研项目
- 作品数:12 被引量:116H指数:7
- 相关作者:陈培荣凌洪飞章邦桐吴俊奇赵葵东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花岗岩中原生与次生白云母的鉴别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赣南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体为例被引量:21
- 2010年
-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赣南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中存在3种类型白云母,即原生白云母、交代型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其平均晶体化学式分别为:K1.62Na0.06Fe0.32Mg0.39Ti0.02Al4.89Si6.54O10(OH)4(原生白云母)、K1.55Na0.07Fe0.43Mg0.24Ti0.03Al4.96Si6.50O10(OH)4(交代型白云母)、K1.51Na0.07Fe0.27Mg0.21Ti0.00Al4.98Si6.65O10(OH)4(次生白云母)。根据富城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结合白云母、黑云母稳定曲线及合成花岗岩初融曲线对比分析,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中交代型白云母是在花岗岩结晶过程中交代较早晶出的黑云母形成的,其形成温度高于花岗岩熔体的固相线温度(~650℃),故应归属于原生白云母。本文提出根据岩石学宏观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及岩相学微观特征区分花岗岩中原生白云母与次生白云母的综合鉴别方法。
- 章邦桐吴俊奇凌洪飞陈培荣
- 关键词:强过铝质花岗岩
- 赣南富城花岗岩中显微-超显微晶质铀矿的厘定及成因被引量:7
- 2011年
-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厘定了存在于赣南富城强过铝质产铀花岗岩黑云母、白云母、长石中的显微晶质铀矿。根据其成分及矿物组合特征并结合U-Pb同位素年龄测定判明其属原生成因。此外,采用核诱发裂变径迹法,根据白云母探测器上存在的星点状裂变径迹中心,判断造岩矿物(长石、石英)中可能存在超显微级的晶质铀矿核晶。花岗岩中原生晶质铀矿的存在一方面印证了U在Si-O聚合程度增高的花岗岩浆中易与O2-结合形成铀-氧配位多面体的化学键能理论,另一方面也成为花岗岩具有较高产铀能力的地球化学标志之一。
- 章邦桐吴俊奇凌洪飞陈培荣
- 岩石古放射性生热率的校正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被引量:12
- 2010年
- 岩石放射性生热率是研究油气沉积盆地地热及花岗岩体热演化史的一个重要参数,但由现今采样分析所测得的放射性元素含量计算得出的是当今的放射性生热率。因此,本文根据辐射衰变定律及U、Th和K的放射性生热参数,导出三种不同计量单位(μWm-3,μJg-1a-1,HGU)校正岩石古放射性生热率的公式。它们可应用于沉积盆地中古地层放射性生热率的计算和校正,也适用于铀矿床成矿古水热系统热源及花岗岩体热演化史的研究。
- 章邦桐凌洪飞陈培荣吴俊奇
- 关键词:沉积盆地
- 南岭骑田岭花岗岩基属印支期侵位的岩浆动力学佐证:对《关于南岭花岗岩侵位年龄问题》一文的答复与讨论被引量:7
- 2010年
- 影响花岗岩熔体冷却-结晶时间长短的因素虽然较多,如花岗岩熔体的初始温度、结晶温度、侵位深度、围岩温度、体积、放射成因热以及其他各种热物理参数,但计算表明,花岗岩体积大小是决定花岗岩体侵位-结晶时差的最主要因素。采用与骑田岭花岗岩体相同参数计算得出不同出露面积花岗岩体的侵位-结晶时差(△tECTD)分别为42.1Ma(骑田岭花岗岩体,520km2);0.7Ma(50km2花岗岩体);0.05Ma(4km2花岗岩体)。采用板状模型,结合骑田岭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值(161Ma),通过反演计算得出骑田岭花岗岩基侵位年龄值(tE)为206Ma,与立方体模型计算结果(203Ma)差别不大,从而为骑田岭花岗岩基属于印支期侵位提供了重要的岩浆动力学佐证。对国内外花岗岩体205对锆石U-Pb年龄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进行的相关分析,拟合出相关系数很高(R=0.997),回归系数接近l的线性回归方程(tRb=0.9928×tZr+2.1584)。△t(tZr-tRb)频数统计分析表明:Δt呈对称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148;峰度系数CKU=6.771),其中位值为0Ma,众数值为2Ma。这表明花岗岩体锆石U-Pb定年的测定结果与全岩Rb-Sr等时线定年测定结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从而得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不能代表花岗岩侵位年龄(tE)"的结论。对Lee等(1997)和Cherniak等(2000)所进行天然锆石中U和Pb扩散系数实验条件的分析,判明他们得出的"锆石U-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900℃"结论,只可应用于解释源区岩石升温产生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浆过程中残留锆石U-Pb同位素的行为,但不适用于解释直接从花岗岩熔体中晶出锆石U-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华南同熔型花岗岩(龙塘花岗闪长岩体,长泰花岗闪长岩体)与其同源火山岩全岩Rb-Sr年龄存在较大的差别(ΔtRb-Rb=15.7~32Ma)以及华南部分花岗岩体锆石中存在差别较大的2组U-Pb年龄(ΔtZr-Zr=24~50Ma)的实例为花岗岩存在较大侵位
- 章邦桐吴俊奇凌洪飞陈培荣
- 关键词:侵位年龄岩浆动力学
- 板内橄榄玄粗岩(shoshonite)地幔流体交代作用及成因的元素地球化学证据:以赣南会昌橄榄玄粗岩为例被引量:13
- 2011年
- 根据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ICP-MS分析结果,通过对流体作用敏感的元素对比值(U/Th、Pb/Ce、Ba/La、Cs/Rb和Ce/Y等)的研究对比,为赣南会昌橄榄玄粗岩的形成有地幔流体交代作用参与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证据。应用主元素氧化物(K2O、Na2O、FeOT、CaO、MgO和TiO2)与SiO2的变异分析,判明会昌橄榄玄粗岩不是高钾钙碱性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应用Ta/Hf-Th/Hf图解判别会昌橄榄玄粗岩形成于大陆板内构造环境。根据上述地球化学特征,结合Sr-Nd-O-Pb同位素组成及Nd模式年龄研究结果,推断会昌橄榄玄粗岩是古大陆(冈瓦纳?)岩石圈富集地幔与中生代亏损地幔的源区混合产物。
- 章邦桐吴俊奇凌洪飞陈培荣
- 关键词:亏损地幔
- 花岗岩铀地球化学特征新认识——以赣南富城产铀花岗岩体为例被引量:6
- 2011年
- 对富城花岗岩U、T h含量分析结果进行的频数统计分析表明富城花岗岩U的均值为8.92×1-0 6、众数为8.0×10-6、中位数为7.03×1-0 6,其概率密度曲线偏向高端呈右偏非对称分布(偏度系数CSK=1.10)。T h的均值、众数和中位数三者一致,分别为25.7×10-6,25.75×10-6,25.8×1-0 6,其概率密度曲线呈对称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11)。核诱发裂变径迹研究查明富城花岗岩中铀有4种存在形式:(1)显微粒状铀矿物(晶质铀矿);(2)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于锆石、磷灰石等副矿物之中;(3)均匀分散赋存在造岩矿物晶格之中的结构铀;(4)沿造岩矿物(长石、石英)微裂隙及粒间分布的非结构铀。对富城花岗岩铀配分研究发现,赋存在造岩矿物中均匀分散状的结构铀含量与全岩铀不呈消长关系,而是存在一定的极限值:长石、石英<3×1-0 6,白云母<5×10-6,黑云母<9×10-6。溶浸实验结果表明,富城花岗岩活动性铀浸出率很高(平均值52%),为富城花岗岩具有较大铀成矿潜力提供了佐证。
- 章邦桐吴俊奇凌洪飞陈培荣
- 南岭寨背和陂头花岗岩基属印支期侵位的岩浆动力学证据及构造意义被引量:8
- 2011年
- 文章通过对南岭东段寨背和陂头岩基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判明它们的侵位深度(7.5 km)、围岩温度(250℃)及岩浆初始温度(950℃),建立起寨背—陂头岩基的数学计算模型,并计算得出:寨背和陂头花岗岩熔体侵位后,其初始温度降低至结晶温度所需的时间(Δtcol)分别为4.04 Ma(寨背岩基)和3.97 Ma(陂头岩基);由于结晶潜热释放而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ΔtL)为3.02 Ma,2.96 Ma;由于寨背和陂头花岗岩基放射性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世界平均花岗岩放射性元素含量(w(U)=5×10-6,w(Th)=20×10-6,w(K2O)=2.66%),寨背和陂头花岗岩浆侵位后产生的放射成因热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ΔtA)分别为14.3 Ma和5.16 Ma,远长于按世界平均花岗岩放射性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得出的ΔtA(3.1 Ma和2.9 Ma)。寨背和陂头花岗岩基的侵位-结晶时差(ΔtECTD)为21.4 Ma和12.1 Ma,结合同位素年龄值(锆石U-Pb年龄及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的平均值为173.8 Ma(寨背)和182.3 Ma(陂头)),通过反演计算得出寨背和陂头花岗岩基侵位年龄值(tE)分别为195.2 Ma和194.4 Ma,从而为寨背和陂头花岗岩基属于印支期侵位提供了重要的岩浆动力学佐证。
- 章邦桐吴俊奇凌洪飞陈培荣
- 关键词:侵位年龄
- 赣南白面石铀矿区花岗岩的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被引量:25
- 2010年
- 赣南白面石铀矿区是华南重要的火山岩型铀矿区,矿体产在白面石火山盆地的玄武岩和砂岩中。该火山盆地基底为白面石花岗岩,以前的研究表明是白面石花岗岩为铀矿化提供了成矿所需的铀。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白面石花岗岩形成于(241±7)Ma,为印支期花岗岩。白面石花岗岩主要岩性为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岩石具有高硅(SiO2含量为71.99%~73.82%)、高铝(Al2O3含量13.26%~14.57%)的特点,铝饱和指数A/CNK为1.15~1.28,属于强过铝花岗岩。微量元素组成特征表现为富集Rb,Th,Ta和亏损Sr,Ba,Ti和Eu。稀土元素显示轻稀土富集和Eu负异常的特点。白面石岩体具有较高的(87Sr/86Sr)i比值(0.71162~0.71613)和较低的εNd(t)值(-13.9~-12.2),两阶段Nd同位素模式年龄变化为2.01Ga~2.15Ga。岩浆期锆石具有较低的εHf(t)值,变化为-15.1~-11.9,两阶段Hf模式年龄计算为2.01Ga~2.21Ga,与Nd模式年龄一致。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白面石花岗岩属于典型的强过铝S型花岗岩,结合年代学和同位素特征,推测其源区可能是类似于桃溪群的变质沉积岩。白面石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华南许多的产铀花岗岩,可能是多期变质和重熔事件使其成为富铀花岗岩,随后在后期的地壳拉张导致的热液活动中转移铀,为铀矿化提供铀源。
- 董晨阳赵葵东蒋少涌陈卫锋陈培荣凌洪飞杨水源
- 关键词:地球化学岩石成因
- 南岭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基属印支期侵位——来自花岗岩熔体冷却-结晶和放射成因热计算的依据被引量:6
- 2012年
- 通过对南岭西段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基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判明它们的侵位深度(5.5km)、围岩温度(196℃)及岩浆初始温度(950℃),建立起花山和姑婆山岩基的数学计算模型,计算得出:花山-姑婆山花岗岩熔体侵位后,其初始温度降低至结晶温度所需的时间(Δtcol)分别为4.14Ma(花山)和4.36Ma(姑婆山);由于结晶潜热释放而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ΔtL)为2.67Ma,2.81Ma;由于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基放射性元素含量(U13.5×10-6,Th56.1×10-6,K2O5.79%(花山);U13.7×10-6,Th52.4×10-6,K2O5.28%(姑婆山))高于世界平均花岗岩放射性元素含量(U5×10-6,Th20×10-6,K2O2.66%),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浆侵位后产生的放射成因热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ΔtA)分别为37.6Ma和45.1Ma,远长于按世界平均花岗岩放射性元素含量计算得出的ΔtA(3.17Ma,花山)。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基的侵位-结晶时差(△tECTD)分别为44.41Ma和52.27Ma,结合锆石U-Pb年龄值(162Ma(花山),163Ma(姑婆山)),通过反演计算得出花山、姑婆山花岗岩基侵位年龄值(tE)分别为206Ma和215Ma,从而为花山-姑婆山花岗岩基属于印支期侵位提供了重要的岩浆动力学佐证。
- 章邦桐吴俊奇凌洪飞陈培荣
- 关键词:侵位年龄
- “花岗岩浆晶出锆石U-Pb体系的封闭温度≥850℃”质疑--基于元素扩散理论、锆石U-Pb年龄与全岩Rb-Sr年龄对比的证据被引量:5
- 2013年
- 根据实验条件及元素扩散作用理论分析,本文认为Lee等(1997)和Cherniak等(2000)进行花岗岩锆石中U和Pb扩散系数实验得出的"锆石U-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900℃"结论只适用于解释源区岩石升温产生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浆过程中存在残留锆石的情况,而不表明从花岗岩浆晶出锆石的U-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850℃。对花岗岩体的523对锆石U-Pb年龄(tZr)与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tRb)差值Δt(Δt=tZr-tRb)进行的频数统计分析表明:①Δt既有正值又有负值,Δt直方图呈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205;峰度系数CKU=5.093);②花岗岩体Δt值的分布不存在系统正(或负)偏差,而受偶然因素(实验误差)支配。这些锆石U-Pb年龄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进行的相关分析拟合出相关系数很高(R=0.997),回归系数接近l的线性方程(tZr=0.999775×tRb+0.06898Ma)。这表明花岗岩锆石U-Pb定年结果与全岩Rb-Sr等时线定年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不存在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大于花岗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的规律。
- 章邦桐凌洪飞吴俊奇陈培荣
-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