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538)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徐徐王石发杨益琴鲍名凯魏柏松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化合物
  • 3篇蒎烯
  • 3篇类化合物
  • 3篇甲基
  • 2篇亚甲基
  • 2篇活性
  • 2篇芳基
  • 2篇芳亚甲基
  • 2篇Α-蒎烯
  • 1篇氮杂
  • 1篇氮杂环
  • 1篇氮杂环化合物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杂环
  • 1篇杂环化合物
  • 1篇三甲基
  • 1篇三甲氧基苯
  • 1篇三甲氧基苯甲...
  • 1篇生物活性

机构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5篇王石发
  • 5篇徐徐
  • 3篇杨益琴
  • 2篇谷文
  • 2篇魏柏松
  • 2篇鲍名凯
  • 1篇曹晓琴
  • 1篇张志杰
  • 1篇刘兵
  • 1篇杨杨

传媒

  • 4篇有机化学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型4-芳基-5,6,7,8-四氢喹唑啉-2-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以α-蒎烯为原料,经加成-氧化后与多种芳香醛缩合制得中间体4-芳亚甲基异松蒎酮3a^3h,3a^3h与盐酸胍在叔丁醇钾催化作用下合成8种新型4-芳取代-5,6,7,8,-四氢喹唑啉-2-胺类化合物4a^4h.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GC-MS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探讨了所合成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生物活性,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
鲍名凯熊丝丝曹明珍徐徐王石发张志杰
关键词:Α-蒎烯抗肿瘤活性
2,6,6-三甲基-双环[3,1,1]庚基-3-(4-芳基-2-噻唑)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和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以α-蒎烯为起始原料,经加成、氧化、缩合制得中间体,继而与α-溴代芳基乙酮任常温下反应合成12个新型2,6,6-三甲基双环[3,1,1]庚基-3-(4-芳基-2-噻唑)腙类化合物,产率达52.4%~88.9%.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LC/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和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鲍名凯杨益琴谷文徐徐曹明珍王石发
新型蒎烷基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以(-)-α-蒎烯为原料,合成了新型蒎烷基-2-氨基嘧啶类化合物和蒎烷基异噁唑啉类化合物.(-)-α-蒎烯经选择性氧化得到(+)-2-羟基-3-蒎酮;(+)-2-羟基-3-蒎酮与多种芳香醛缩合制得4-芳亚甲基-2-羟基-3-蒎酮类化合物2a^2f;在NaOH溶液或叔丁醇钾中,再与盐酸胍或盐酸羟胺反应,合成了蒎烷基-2-氨基嘧啶类化合物3a^3e和异噁唑啉类化合物4a^4d.采用1H NMR,13C NMR,FT-IR,GC-MS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化合物3a^3e和4a^4d对白色念珠菌(C.albicans)、黑曲霉(A.niger)、热带假丝酵母(G.tropicalis)、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等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b,3e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化合物3a,3d,4b和4d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
魏柏松谷文徐徐杨益琴王石发
关键词:抑菌活性
3,4,5-三甲氧基苯胺的合成研究
2013年
以3,4,5-三甲氧基苯甲酸为原料,经酰氯化、酰胺化和霍夫曼重排三步反应,制备了3,4,5-三甲氧基苯胺。采用FT-IR、GC-MS等手段对3,4,5-三甲氧基苯胺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得到了中间产物3,4,5-三甲氧基苯甲酰氯的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三氯化磷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物质的量之比0.65∶1,甲苯为溶剂,甲苯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酸2.83∶1(mL∶g),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 h;中间产物3,4,5-三甲氧基苯甲酰胺的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氨水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酰氯物质的量之比4∶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0 min;3,4,5-三甲氧基苯胺的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NaOH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酰胺物质的量之比为9∶1,Br2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酰胺物质的量之比1.15∶1,重排反应温度40℃,重排反应时间20 min,脱羧温度85℃,脱羧时间1 h,去离子水为溶剂。产物得率66.8%,熔点112.5~113.5℃,纯度99.0%。
徐徐刘兵杨杨王石发
4-芳亚甲基-2-羟基-3-蒎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紫外吸收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以(-)-α-蒎烯为原料合成了系列新型4-芳亚甲基-2-羟基-3-蒎酮类化合物.(-)-α-蒎烯经选择性氧化得到(+)-2-羟基-3-蒎酮;在碱催化作用下,(+)-2-羟基-3-蒎酮与苯甲醛、对甲基苯甲醛、对甲氧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对氯苯甲醛、对硝基苯甲醛和糠醛等芳香醛缩合,得到系列光学活性4-芳亚甲基-2-羟基-3-蒎酮类化合物a~g.采用1H NMR,13C NMR,GC-MS和FT-IR等分析手段对合成所得4-芳亚甲基-2-羟基-3-蒎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它们的紫外吸收特性及光稳定性.结果表明,化合物a,b,e对UVB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而化合物c,d,f,g兼具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的吸收性能.化合物a~g的光稳定性顺序为d>c>e>f>b>a>g.
魏柏松徐徐杨益琴曹晓琴王石发
关键词:紫外吸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