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1A181)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徐元宏石秀芳张洲梁珺孙峰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病毒
  • 2篇肠道
  • 2篇肠道病毒
  • 1篇定量聚合酶链...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药性分析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聚合...
  • 1篇真菌
  • 1篇真菌性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逆转录聚合酶...
  • 1篇转录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机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亳州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徐元宏
  • 2篇石秀芳
  • 1篇昝丽娜
  • 1篇梁珺
  • 1篇张洲
  • 1篇张静
  • 1篇孙峰

传媒

  • 2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肠道病毒71型流行病学特征与VP1区基因型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2012年5月-2013年4月肠道病毒71型(EV71)流行病学特征及 V P1区基因型特征,为该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用实时荧光 PCR(FQ-PCR)方法对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对 EV71阳性样本通过 RT-PCR 方法扩增 V P1区全长基因,将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196例 EV71感染患儿男124例,女72例,男女比例为1.72∶1,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占93.9%;3~6月份为高发月份;6株来源于不同疾病程度的样本测序成功,6株 EV71 V P1基因间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6.0%~99.7%,氨基酸相似性为94.6%~100.0%,来源不同疾病程度的 EV71 V P1基因未发现特异性核苷酸变异;在系统进化树上,均与 C4a 亚型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核苷酸相似性为96.0%~98.6%,氨基酸相似性为98.0%~99.6%。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感染 EV71 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主,在3~6月份多发,男性感染高于女性;EV71流行株属肠道病毒71型 C 基因型的 C4亚型,V P1基因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联。
孙峰石秀芳昝丽娜张静徐元宏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
真菌性血流感染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调查医院血培养标本中真菌的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血培养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真菌感染进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2011年1~12月本院送检的血培养标本共5 093份,检出病原菌473株,其中真菌39株,真菌分离率为0.77%,占检出病原菌的7.8%;39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数量最多,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科室分布显示新生儿科数量最多,其次为血液内科和ICU等;39株真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5-氟胞嘧啶(100.00%)、两性霉素B(97.40%)、伏立康唑(94.90%)、氟康唑(92.30%)、伊曲康唑(89.70%)。结论血流感染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主要分布在新生儿科,未发现对5-氟胞嘧啶耐药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均有增加。
梁珺张洲徐元宏
关键词:血流感染真菌耐药性
RT-PCR和FQ-PCR法在亳州地区手足口病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RT-PCR和FQ-PCR法在手足口病(HFMD)病原学检测中的差异,并探讨亳州地区EV71和CoxA16的流行特征。方法采集亳州地区2011年193例疑似HFMD患者不同种类的标本共252份。对其中的124份咽拭子样品,同时采用RT-PCR和FQ-PCR法进行EV71和Cox A16检测,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运用FQ-PCR法对所有标本进行检测,比较不同类型标本间结果的差异,并分析不同感染类型的阳性率。用FQ-PCR法检测咽拭子标本188份,分析不同类型HFMD感染者的季度分布。结果用FQ-PCR及RT-PCR法检测124份疑似HFMD患者的咽拭子标本,EV71的阳性率分别为68.55%(85/124)和63.71%(79/124),Cox A16的阳性率分别为46.77%(58/124)和41.94%(52/124)。两种方法检测结果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95.385、101.908,P均<0.01)。用FQ-PCR法共检测252份标本,其中咽拭子、粪便、疱疹液和脑脊液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106/188)、81.13%(43/53)、6/7和1/4,不同类型标本之间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888,P>0.05)。EV71单独感染、Cox A16单独感染及联合感染率分别为42.06%、9.92%和23.8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69,P<0.05)。EV71单独感染季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561,P>0.05),而Cox A16单独感染及联合感染的季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 A16单独感染:χ2=8.061,P<0.05;联合感染:χ2=24.898,P<0.01)。结论 FQ-PCR比RT-PCR法更适用于HFMD病原学检测,并且不受标本种类限制。EV71单独感染率最高,常年流行;联合感染次之,以夏秋季为主;Cox A16单独感染较少见,以秋冬季较多。
石秀芳徐元宏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柯萨奇病毒A16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