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D200612006)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杨柳陈哲雷红卫黄劲柏张晓方更多>>
-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产妇产后垂体形态大小的变化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垂体形态、大小及其MRI信号强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50例,分别于产后7d及3、6、9个月时行垂体MRI检查,观察垂体形态,测量垂体体积及信号强度。结果产后7d产妇垂体饱满,上缘隆起,6个月时垂体上缘平直或略下陷;垂体平均体积产后7d为548mm3、3个月为526mm3、6个月为518mm3、9个月为516mm3,7d与3个月及3个月与6个月时相比,P均(0.05,而6个月与9个月时相比,P(0.05。垂体前叶与桥脑的相对信号强度在7d与3个月及3个月与6个月时相比,P均(0.05,而6个月与9个月时相比,P(0.05。结论产妇产后垂体的体积逐渐减小,前叶信号强度逐渐减低,直至产后6个月。
- 任伯绪黄劲柏雷红卫陈哲杨柳张晓方
- 关键词:产妇垂体磁共振成像
- 产后垂体MRI测量与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产后垂体形态学变化及其与体内相关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自然分娩的产妇50名,分别于产后7d、3个月、6个月及9个月时行垂体MRI检查及血清激素检查。MRI扫描采用三维破坏性稳态梯度回聚回波(3D-SPGR)序列行垂体3DT1WI扫描。在工作站上测量不同时期垂体体积及信号强度。血清激素检查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结果:垂体的平均体积于产后7d时为(548±44)mm3、3个月时为(526±42)mm3、6个月时为(518±41)mm3、9个月时为(516±41)mm3。垂体前叶与桥脑的相对信号强度在产后7d与3个月时及3个月与6个月时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6个月与9个月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血清激素检测:催乳素(PRL)于产后7d水平最高,产后6个月达到非孕期正常范围;促甲状腺激素(TSH)与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均于产后7d最高,3个月为正常范围;而雌二醇(E2)在产后7d即在正常范围。结论:产后垂体的体积逐渐减小,前叶信号强度逐渐减低,其形态学变化与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 任伯绪黄劲柏雷红卫陈哲张晓方杨柳
- 关键词:垂体激素磁共振成像产后
- 产后垂体MRI测量与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研究产后垂体形态学变化及其与体内相关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自然分娩的产妇50例,分别于产后7天、3个月、6个月及9个月时行垂体MRI检查及临床生化检查。MRI扫描采用三维破坏性稳态梯度回聚回波(3D-SPGR)序列行垂体3DT1WI扫描。在工作站上手动测量不同时期垂体体积及信号强度。激素生化检查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结果:垂体的平均体积于7天时为(548±44)mm3、3个月时为(526±42)mm3、6个月时为(518±41)mm3、9个月时为(516±41)mm3。垂体前叶与桥脑的相对信号强度在7天与3个月时及3个月与6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6个月与9个月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生化检查:催乳素(PRL)于产后7天水平最高,产后6个月达到非孕期正常范围;促甲状腺激素(TSH)与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均于产后7天最高,3个月为正常范围;而雌二醇(E2)在产后7天即在正常范围。结论:产后垂体的体积逐渐减小,前叶信号强度逐渐减低,其形态学变化与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 任伯绪黄劲柏雷红卫陈哲张晓方杨柳
- 关键词:垂体激素类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