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A08106)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修惠平郑卫东黄焱徐国兴杨小梅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探讨PEDF视网膜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PEDF干预组和干预对照组。PEDF干预组于成模后第4周玻璃体腔注射重组大鼠PEDF 2μL,干预对照组予等量且pH值相等的磷酸盐缓冲液,注射后48h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视网膜Glu和GABA的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糖尿病PEDF干预组视网膜中Glu和GABA含量及Glu/GABA较糖尿病组和干预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F干预组视网膜中Glu和GABA的含量虽然高于正常对照组,但Glu/GABA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DF可以降低糖尿病早期视网膜中兴奋性氨基酸堆积,维持Glu/GABA的平衡,从而对视网膜神经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郑卫东黄焱徐国兴谢茂松修惠平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谷氨酸Γ氨基丁酸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 2011年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眼部最严重的并发症,诸多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早期即已发生视网膜神经元损害,逐渐危害患者视力。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是从胎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发现的具有保护神经元和抗新生血管形成双重效能的细胞因子。PEDF可修复DR受损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及维持视网膜内环境稳定,从而为DR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就PEDF对DR中神经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 修惠平郑卫东
- 关键词: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保护
- 链脲佐菌素结合高糖高脂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研究如何运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ein,STZ)结合高糖高脂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糖尿病对照组、正常组。高脂组用STZ60mg/kg一次性左下腹腔注射,并结合4周的高糖高脂饮食。糖尿病对照组用相同剂量STZ一次性左下腹腔注射,普通饲料喂养4周。正常组用相同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一次性左下腹腔注射,普通饲料喂养4周。于注射药物后72h及1、4、8、12周等不同时间点测量空腹体重、血糖、尿糖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脂组与糖尿病对照组、正常组相比空腹血糖、体重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脂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血糖增高并能保持长时间的稳定、尿糖强阳性。结论:STZ一次性左下腹腔注射结合高糖高脂饮食4周可成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 黄焱陈恩玉陈雅芬杨小梅
-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动物模型血糖
- 福州地区眼外伤致眼球摘除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因眼外伤致眼球摘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2010年7月111例因眼外伤住院行眼球摘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外伤原因、人口特征及诊疗情况等。结果 111例中,男:女=5.17∶1;右眼:左眼=1.52∶1;年龄6~72岁,21~30岁年龄组最多(34.23%);儿童比成年人少,集中在15岁~18岁;职业以民工和农民居多(65.75%);外伤的原因以植物伤、金属性损伤、石头损伤、爆炸伤、车祸伤等为主,近10年来因外伤致眼球摘除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眼外伤已经成为眼球摘除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做好眼外伤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时正确的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眼球摘除率。
- 郑卫东修惠平徐国兴
- 关键词:眼损伤眼球摘除术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