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03JY029-054-1)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淡宜江龙张娟潘凯张凯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 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向ATRP微乳液聚合
- <正> 1995年,美国Carnegie-Mellon大学的王锦山博士在多年进行活性聚合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实现了自由基的可控聚合。ATRP催化体系包括有机卤化物、低氧化态过渡金属和过渡金...
- 潘凯淡宜
- 文献传递
- 4-(氯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引发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被引量:1
- 2006年
- 以含双官能团的4-(氯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CM TM S)为引发剂,CuC l/ligand为催化剂体系,二甲苯为溶剂,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重点研究了配体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1H-NM R表征,证明PMMA是由CM TM S引发MMA聚合而得。聚合转化率和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结果表明,分别采用具有长链烷基的4,4'-二壬基-2,2'-联吡啶(dN bpy)和N,N,N',N',N″-五甲基二乙基三胺(PM DETA)为配体,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与转化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比较好,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分别为1.27和1.30);而采用2,2'-联吡啶(bpy)为配体,所得聚合物数均分子量随转化率变化关系远远偏离理论分子量随转化率变化关系,且分子量分布相对较宽(M-w/M-n为1.41)。
- 张娟江龙潘凯淡宜
-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
- 通过可控微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超微粒子被引量:2
- 2005年
- 初步研究了苯乙烯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微乳液聚合,探讨了盐的同离子效应对提高反应可控性的作用和通过可控微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超微粒子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控制AIBN/CuCl2/bpy的摩尔比和在聚合体系中加入少量小分子电解质NaCl,均可提高反应的可控性;通过微乳液条件下苯乙烯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可以获得聚苯乙烯超微粒子。
- 冯海柯淡宜
- 关键词: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微乳液聚苯乙烯超微粒子
- 混合溶剂中苯乙烯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研究
- <正>1995年,王锦山在美国的Carnegie-Mellon大学首次提出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11年来,这种自由基活性聚合反应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解决体系中催化剂的溶解性问题,Matyjaszewski ...
- 义正潘凯江龙张娟淡宜
- 文献传递
- N,N,N′N′-四甲基乙二胺/CuBr_2为催化体系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以偶氮二异丁睛(AIBN)为引发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CuB r2为催化剂,二甲苯为溶剂,分别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TRP)。聚合转化率和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表明,在非极性溶剂二甲苯中MMA的聚合,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随转化率变化的线性关系较好,分子量分布较窄,聚合可控性较好;而BA的聚合可控性较差。此外,还对MMA最终聚合产物进行了1H-NMR分析,结果表明该反应属于RATRP反应机理,所得产物为无规立构结构。
- 潘凯江龙张娟淡宜
- 关键词: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 PMMA/CaCO_3/SiO_2三元复合粒子的制备及控制被引量:2
- 2006年
- 采用反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PMM A/C aCO3/S iO2三元复合粒子,探讨了不同配体对聚合可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胺类配体比联吡啶类配体更容易实现对改性C aCO3/S iO2二元无机复合粒子存在下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自由基聚合的控制。通过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分析,进一步表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 A)和C aCO3/S iO2无机复合粒子间通过强相互作用(共价键)结合。利用所得PMM A/C aCO3/S iO2三元复合粒子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可进一步引发MM 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PMM A的数均分子量由聚合前的23400升高到聚合后的29400,反应具有明显的活性特征。
- 江龙张凯张娟淡宜
-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甲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