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04SHB017)

作品数:3 被引量:64H指数:3
相关作者:陈阿江王旭波杨方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水污染
  • 2篇污染
  • 2篇环境保护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社会机制
  • 1篇社会治理
  • 1篇水污染事件
  • 1篇太湖
  • 1篇太湖水
  • 1篇太湖水污染
  • 1篇污染事件
  • 1篇利益相关者
  • 1篇利益相关者分...
  • 1篇湖水污染
  • 1篇环境意识
  • 1篇公众环境
  • 1篇非点源
  • 1篇非点源污染

机构

  • 3篇河海大学

作者

  • 1篇陈阿江
  • 1篇杨方
  • 1篇王旭波

传媒

  • 2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学刊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水污染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被引量:43
2008年
本文以利益相关者为分析视角,通过分析污染事件中主要利益相关各方的态度与行为,解释水污染的发生机理。企业主的理性算计陷入近视,仅仅看到短期的收益。普通百姓为了基本的生存,在面对反污染的专业壁垒,在企业、政府等强势组织面前,唯有沉默,仅有"傻子"、"疯子"还在抗争。作为第三方的技术专家缺乏独立立场,环保部门利用掌控的环境容量之"稀缺资源"作为致富资源。本文认为正确分析污染事件中各方的态度、行为是有效实现法律与政策调控和环境教育的基础性认知。
陈阿江
关键词:水污染利益相关者环境保护
“围、追、堵、截”:太湖水污染非点源化背景下的治理难点被引量:11
2007年
从污染源的空间管理技术、污染排放责任主体的识别技术、污染排放总量的分解控制技术、污染物的转化技术等4个角度,总结了当前太湖水污染治理的特点:“围、追、堵、截”。认为太湖水污染的“非点源化”导致治理对象的转移,从根本上改变了治理结构,使得原有的治理点源污染的措施越来越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从治理观念、治理条件、治理主体和制度措施等层面,提出太湖水污染治理应从工程治理转向社会治理。
王旭波
关键词:太湖水污染非点源污染社会治理
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状况调查被引量:10
2007年
通过对南京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状况的问卷调查,发现高年龄人口和低学历人口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弱。市民环境保护意识水平还与市民在公德与私德、律人与律己、观念与行动等方面的取舍有关。要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
杨方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意识社会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