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CDC049) 作品数:8 被引量:38 H指数:4 相关作者: 李军 罗丽敏 党书毅 刘菡 刘劲松 更多>> 相关机构: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十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复方甘草酸苷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h17细胞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h17细胞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皮肤科病房2011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的患者共计35例,按照具体用药治疗情况,分为2组。复方甘草酸苷组(19例),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同时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1次/d,每次40 m L,共计4周;常规治疗组(16例)给予抗组胺药、外用维生素E乳膏等药物治疗;对照组(22例)为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检测三组外周血中IL-17、IL-23和IL-22的表达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中IL-17、IL-23和IL-2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甘草酸苷和常规治疗均可降低外周血中IL-17、IL-23和IL-22的表达水平,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甘草酸苷和常规治疗相比,外周血中IL-17、IL-23和IL-22的表达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细胞相关因子可作为判断寻常型银屑病的指标,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较常规治疗更有效。 罗丽敏 李军 刘劲松 刘菡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 寻常型银屑病 TH17细胞 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致桡神经损伤1例的护理并方法总结 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报道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12年在1050例经桡动脉途径介入中1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对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进行护理。通过护理后发现桡神经损伤症状减轻。证实经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效积极的护理可以进一步减少和避免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各种风险尽可能降至最低。 龙海燕 龚蕾 胥婧 李军关键词:冠脉造影 护理 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蕈样肉芽肿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和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蕈样肉芽肿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确诊为蕈样肉芽肿的24例患者作为治疗组,以我院同期健康人群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和白介素16(IL-16)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外周血中IL-17、IL-23和IL-6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10.14±33.47)、(244.11±39.88)、(24.54±7.66)ng/L,均高于对照组[(162.34±35.11)、(111.26±36.35)、(10.90±6.8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蕈样肉芽肿患者外周血中的过表达,提示其可能与蕈样肉芽肿发病有关。 罗丽敏 李军 刘菡 刘劲松关键词:蕈样肉芽肿 辅助性T细胞17 白介素17 白介素23 白介素6 尾加压素Ⅱ对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物质尾加压素Ⅱ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Ⅰ型胶原蛋白及其迁移的影响和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在离体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上,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Transwell迁移试验,观察尾加压素Ⅱ对细胞的促分泌和迁移作用.加入不同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阻断剂,观察其对尾加压素Ⅱ效应的影响.结果 尾加压素Ⅱ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蛋白.尾加压素Ⅱ浓度为10^-10、10^-9、10^-8、10^-7、10^-6 mol/L的实验组Ⅰ型胶原蛋白分泌量分别比对照组依次增加21.2%(P> 0.05)、52.2%(P<0.05)、84.4%(P< 0.05)、83.6%(P< 0.05)和77.1%(P< 0.05).从4h开始,Ⅰ型胶原蛋白浓度明显增加,其分泌量较对照组增加23.2%(P> 0.05)、12h时增加69.5%(P< 0.05)和24 h时增加84.1%(P< 0.05).与对照组相比,10^-8 mol/L尾加压素Ⅱ组可明显促进细胞迁移(P<0.05).尾加压素Ⅱ的效应能被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阻断剂PD98059、钙通道阻断剂尼卡地平和钙调素激酶阻断剂环孢素A所阻断,其中对尾加压素Ⅱ促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蛋白的抑制率依次为18.2%、15.9%、19.7%,对迁移的抑制率为38.3%(P< 0.05)、20.7%(P<0.05)和81.4%(P< 0.05).结论 尾加压素Ⅱ可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分泌和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其促进效应可能通过Ca2+、钙调素激酶以及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通路来介导. 罗丽敏 李军 刘菡 刘劲松 董晓 党书毅关键词:血管活性肠肽 细胞运动 成纤维细胞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血浆IL-12水平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浆白介素12(IL-12)水平改变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2月就诊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的156例ACS患者为观察组,接受冠脉造影无异常的35例胸痛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PCI(或冠脉造影)前后血浆IL-12水平;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基线时IL-12水平与临床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ACS患者中STEMI组(n=66)基线血浆IL-12水平最高,为(215.94±37.91)ng/m L,NSTEMI组(n=32)次之,为(168.67±31.94)ng/m L,紧接着UA组(n=58)为(114.41±24.65)ng/m L,均较正常组[(72.18±15.24)ng/m L]显著升高。在接受PCI治疗后,ACS各组血浆IL-12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正常组在冠脉造影后无改变。多元回归分析发现ACS患者IL-12水平与患者年龄、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特别是冠脉狭窄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IL-12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接受有效的PCI治疗后其水平下降。IL-12水平与CRP、冠脉狭窄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推测IL-12是ACS过程中重要的炎症介质,可能与疾病发生、发展以及冠脉狭窄严重程度有关。 周选民 刘梅讯 李小力 党书毅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白细胞介素-12 GENSINI积分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局部IL-12水平及与短期不良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窦局部白介素(IL)-12表达水平,及观察其对ACS患者短期发生不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14年7月-2015年4月收治并确诊的93例ACS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接受冠脉造影无异常的25例胸痛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集静脉窦血液,ELISA方法测定血浆IL-12水平。记录ACS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30 d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ACS患者短期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ACS组静脉窦血浆IL-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L-12水平、年龄、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ACS患者短期内(30 d)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P〈0.05),局部血浆IL-12水平每升高10 ng/L,ACS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增加约50%(P=0.031)。结论 IL-12在ACS患者静脉窦血液中表达升高,并可作为ACS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周选民 王立琴 刘梅讯 党书毅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白介素-12 静脉窦 预后 血管外膜与血管稳态和重构 被引量:11 2016年 血管结构与功能的自稳态平衡是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其中,血管外膜可能是血管病变的起始部位,是疾病发生和进展的"积极参与者"。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管活性因子和气体信号分子等作用下,血管外膜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再狭窄、肺动脉高压等血管重构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李军 丁文惠 唐朝枢关键词:血管疾病 两种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的比较与经验总结 2016年 目的比较两种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s)培养方法的差异并总结经验。方法获取大鼠主动脉血管外膜组织,切成小块,一部分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原代培养,另一部分使用消化酶消化获取细胞,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鉴定细胞内特定蛋白表达、细胞计数计算生长曲线等实验手段,并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贴块法和消化法均能成功获得AFs;经免疫组化检测,两种方法所获的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阳性/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表达阴性,证实培养的细胞为AFs。两种方法获得的细胞在细胞增殖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的时间大致相同,二者的生长、增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贴块法和消化法均能成功培养AFs,所获得的细胞性状稳定、存活率高,可在体外稳定地传代培养,在血管重构研究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李军 罗丽敏 樊勇 张勇刚 党书毅 丁文惠关键词: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 组织贴块法 消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