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BZW018)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董乃斌李翰李孝弟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3篇学史
  • 3篇文学
  • 3篇文学史
  • 1篇在场
  • 1篇遮蔽
  • 1篇哲学
  • 1篇实在性
  • 1篇主体间
  • 1篇主体间性
  • 1篇文学理论
  • 1篇文学史学
  • 1篇文艺
  • 1篇文艺学
  • 1篇离合
  • 1篇本体
  • 1篇不在场

机构

  • 3篇上海大学

作者

  • 1篇董乃斌
  • 1篇李孝弟
  • 1篇李翰

传媒

  • 3篇上海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文学史学的创建和文艺学的离合被引量:3
2007年
一百多年来丰富的中国文学史实践,催生着文学史学。文学史学反思和检讨文学史家的工作,总结文学史研究的发展历程,提炼有关文学史研究的原理性认识,是一门亟待建设和有发展前途的新学科。它与文学理论(亦称文艺学)有着天然而深刻的联系,又有着重要的区别。在互补互促的前提下各自分头发展,有利于这两门学科在当前条件下健康地成长壮大。
董乃斌
关键词:文学史文学史学文艺学文学理论
不在场主体的遮蔽——关于文学史主体界定的思考
2007年
对文学史主体及主体性的界定,可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认识到文学史内涵的双重性特征;其次认识到文学史研究的过程性特点;再次从文学史研究的过程性特点出发来阐述文学史主体的特性。这样,文学史主体并不是单单主体性所能涵盖,而应该呈现为主体间性的特点。
李孝弟
关键词:主体间性
文学史:历史实在性的哲学认知被引量:1
2007年
哲学提供了关于文学史学的本体论认知,诸如文学史何以可能,文学史是主观还是客观,文学史的目的何在,等等。文学史作为史学的学科属性,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形而上追问,亦得以进一步澄明。
李翰
关键词:文学史本体哲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