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209) 作品数:11 被引量:148 H指数:8 相关作者: 王秀英 聂高众 王登伟 王松 张玲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地震局 四川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建筑科学 更多>>
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汶川地震滑坡灾害评判标准 被引量:13 2011年 利用汶川地震主震在龙门山震区的强震资料,建立了利用地震动参数估计斜坡位移的Newmark累积位移模型。借助于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方法,实现了对模型估计累积位移的隶属度定量计算,进而用以判定滑坡危险性分级。为使计算结果定量化,进一步利用模糊转换方法,将定性的滑坡危险性判定结果转换为定量的概率表达,使滑坡判定结果可以继续应用于其他环节的计算分析。以汶川地震在龙门山震区的滑坡分布为例,对模型的计算结果及其定量转换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表明模型结果与实际情况非常吻合。分析认为,以概率方式可以使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描述更为准确,文中的方法使之得以实现。 王秀英 聂高众 王松关键词:地震滑坡 地震动参数 隶属函数 汶川地震触发崩滑与Arias强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2010年 利用汶川地震获得的强震记录及诱发的大量崩滑数据,对地震触发滑坡和Arias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汶川地震在龙门山震区Arias强度可以触发崩滑的水平向下限值约为0.4m/s,上限值可以定为4m/s,研究区不同出露地层可以触发崩滑的Arias强度变化范围不同,平均下限不超过1.0m/s.对部署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强震数据拟合,得到汶川地震龙门山震区Arias强度的衰减关系.利用衰减关系对地震触发崩滑影响区域的估计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表明综合了地震动记录的振幅、持时和频率信息的Arias强度参数与地震地表破坏程度关系更为密切.可以将Arias强度参数应用于震后地震触发崩滑等地质灾害影响区域的评估工作,评估结果较以烈度作为评估因子的结果更为集中,比较适合于震后应急期间灾害快速评估,可为应急救援决策和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信息. 王秀英 聂高众 张玲关键词:汶川地震 灾害评估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65 2010年 利用汶川地震获得的地震动记录及峰值加速度数据和收集整理的近3000个崩滑点数据,对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得到如下认识:(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诱发崩滑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性,随峰值加速度增加,地震滑坡灾害也逐渐严重。(2)在龙门山震区存在0.2g的峰值加速度分界线,大于此值时,地震滑坡灾害比较严重。(3)整个区域峰值加速度的下限为0.05~0.07g,小于此值时,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很小。(4)不同地质区域对应斜坡临界加速度有所不同,一般在0.05~0.15g之间变化,平均为0.1g,说明震区斜坡承受地震的水平较差;峰值加速度超过局部场地斜坡临界加速度后,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增加。得到的峰值加速度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表明利用地震动参数研究地震滑坡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依据峰值加速度与地震滑坡的对应关系,可以对震后滑坡灾害作快速评估,也可以将其应用到地震滑坡灾害预测/区划工作中,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形成很好的衔接。 王秀英 聂高众 王登伟关键词:边坡工程 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峰值加速度 地震滑坡灾害快速评估技术及对应急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10年 地震滑坡灾害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对1949年以来MS≥5.0级地震统计结果显示,诱发滑坡地震在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发生,尤其在西部山区,其中以云南、四川地震滑坡造成的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目前缺少对地震滑坡比较有效的评估模型,特别是适于震后应急期间快速评估的模型。地震工程和滑坡区划工作中,对地震滑坡的预测/评估多以地震烈度作为地震影响因素,但烈度存在人为影响、标准不一、时间滞后等缺点,在作为滑坡评估参数时会存在问题。利用地震动参数对地震滑坡灾害进行研究,国内相关工作开展的较少,本文利用汶川地震资料,对地震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Arias强度(Ia)的关系进行比较系统地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地震滑坡灾害评估的单因素和综合评估模型,形成从区域地震滑坡分布评估到具体场点滑坡危险性判定比较完整的评估体系。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区域上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龙门山震区可以诱发滑坡的峰值加速度下限约为0.05~0.07g;当峰值加速度达到0.2g后,地震诱发滑坡灾害比较严重;整个龙门山震区不同出露地层可以触发滑坡的峰值加速度下限值有所变化,平均约为0.1g。(2)峰值速度与地震滑坡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汶川地震龙门山震区可以触发滑坡的峰值速度下限约为0.5m/s;在滑坡灾害较严重的区域,峰值速度普遍超过1.5m/s;对峰值速度与地震滑坡的分析表明,峰值速度可以突出局部场地灾害比较严重的情况。(3)Arias强度与地震滑坡在空间上也表现出非常好的正相关性,整个龙门山震区可以触发滑坡的Arias强度下限水平向之和约为0.4m/s,当水平向Arias强度达到4m/s时,地震诱发滑坡灾害比较严重。(4)与地震滑坡相关性排序中,Arias强度与地震滑坡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 王秀英关键词:边坡工程 地震滑坡 地震动参数 地震应急 汶川地震 利用直达P波测定地方震震源深度的探讨 被引量:9 2010年 震源深度是地震时空参数中的基本参数,是目前最难测准的参数之一。可以使用直达P波测定震源深度。要确保测定结果的精度,必须加密台网观测点,使台间距的大小与震源深度相当。利用四川省西昌和冕宁大桥水库两个遥测地震台网的直达P波资料,测定发生在其监控区域内137个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发现,该区域地震的平均深度和深度下限存在随震级增大而增加的现象。其中有部分地震的震源深度,利用本研究方法测定的结果与使用遥测地震台网计算机定位程序输出的结果相差较大。作者认为,这部分地震使用计算机定位程序得出的震源深度有较大的误差。 王登伟关键词:震源深度 直达波 汶川M_S 8.0级地震诱发崩滑特点及其与地震动参数对应关系初析 被引量:18 2009年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强震诱发了大规模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不仅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汶川地震诱发崩滑分布受发震断层影响明显,而且在断层两侧不对称分布。分析表明汶川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烈度存在相关性,但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与震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关系较为密切。利用汶川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获得的近40个台站的强震记录,对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如下结果: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存在正相关性;水平向地震动水平对斜坡稳定性影响更大;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存在0.2g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界线,大于此值时崩滑明显增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地震诱发崩滑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 王秀英 聂高众关键词:汶川地震 地震动参数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地震震级 地震烈度 四川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峰值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汶川地震诱发的滑坡资料和得到的地震动数据,对地震诱发滑坡与峰值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些基本认识:①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速度(PGV)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可以利用PGV作为判别地震滑坡的判据;②汶川地震龙门山震区可以触发地震滑坡的PGV下限约为0.5m/s;③龙门山震区可以触发地震滑坡的PGV上限约为1.5m/s;④建立了汶川地震龙门山震区PGV衰减关系,可用以估计地震滑坡致灾的范围。利用地震动参数研究地震诱发滑坡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克服应用烈度时存在的不足。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震后灾害快速评估工作中,为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信息。 王秀英 王登伟关键词: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地震动参数 灾害评估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的地震动加速度评判标准 被引量:9 2011年 通过对汶川MS8.0地震强震记录资料的计算分析,给出一个与地震诱发滑坡关系比较密切的地震动加速度参数最大临界加速度.分析表明,最大临界加速度与地震滑坡的相关性高于峰值加速度,而且可以消除峰值加速度作为判据使用时存在的问题.利用汶川地震强震资料建立了该参数在震区的衰减关系,由衰减关系得到的地震滑坡影响区域与汶川地震滑坡实际分布情况非常接近,表明该参数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利用最大临界加速度直接与斜坡的临界加速度比较,可以给出斜坡是否发生破坏变形的最终结果,简化地震滑坡判别过程.因此认为可将该参数作为地震影响因素引入到地震滑坡灾害判别工作中. 王秀英 聂高众 王松关键词: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强震记录 地震滑坡灾害评估中地震影响因素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0 2012年 地震滑坡灾害是一种致灾性极高的地震次生灾害,其中的地震触发因素是导致滑坡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表征地震影响因素的参数有多种,但它们代表地震动水平的能力有差异,对灾害评估预测结果有很大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多种地震动参数联合应用以弥补不同参数间存在的不足和差异.计算实例表明,参数联合应用所得评估结果与实际破坏情况最为接近,优于参数单独使用所得评估结果,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文中给出的参数联合应用的方法对于其它地震灾害的评估也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王秀英 聂高众 马牧军关键词:地震滑坡 汶川地震 Evaluation model of landslide hazards induced by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using strong motion data 被引量:3 2011年 Landslides induced by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the Longmenshan area were relatively well instrumented,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investigate the landslides using ground motion records.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ata from Wenchuan earthquake on both regional and local site scale. The analyses show that the Newmark accumulative displacement calculated from the ground motion recorded in a particular geological hazard zone corresponds to the hazard intensity in that zone; the larger the displacement, the more serious the geologic hazard. The calculated result also shows that the displacement is related to the Arias intensity, which represents the total energy released during the earthquake at the observation site. Secondl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model of Newmark displacement calculated with Arias intensities to estimate the subsequent slope failure resulting from the earthquake. The calculated results based on the model fit well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actual landslides, suggesting that this method is useful for hazard evaluation. Therefore, this type of model can be used for estimating regional-scale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and their associated hazards immediately after an earthquake. Xiuying Wang Gaozhong Nie Mujun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