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CDC079)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婧韩红彦胡良坤周琦马丽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工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厄贝沙坦联合倍他乐克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被引量:3
- 2014年
-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发病及死亡率〔1〕。正常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大概是0.77%,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超过70岁的人群房颤的发病率超过6%〔2〕。这种高发率使得心血管并发症(如恶性心律失常、脑卒中及心衰等)的发生率也有所上升。阵发性房颤中应用厄贝沙坦能有效减少初发房颤及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3〕。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能够直接抑制交感活性,从而在房颤中有着重要的应用〔4〕。本研究探讨倍他乐克与厄贝沙坦联用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疗效。
- 李婧周琦马丽胡良坤韩红彦
- 关键词:厄贝沙坦倍他乐克心房颤动
- 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给予降压、对症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加服替米沙坦,对照组加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均1次/d,疗程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率、血压水平及房颤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压均下降(P<0.05),但治疗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LAD明显缩小、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LAD、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房颤复发率,缩小左心房内径、降低hs-CRP水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李婧周琦马丽胡良坤韩红彦
- 关键词:高血压阵发性房颤替米沙坦
- β受体阻滞剂影响静息心率与我国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应用B受体阻滞剂降低我国人群静息心率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死亡率的影响,为AMI临床急诊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发表的有关AMI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静息心率与死亡率关系的研究文献,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研究结果利用RevMan软件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计算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AMI患者心率慢组相对心率快组发生死亡的危险(RR),评价心率快慢对AMI患者生存的影响,并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7篇文献,总样本量2911例。其中心率慢组1561例,死亡77例;心率快组1350例,死亡217例;合并RR=0.30,95%CI是(0.27~0.42)。漏斗图分析提示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AMI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水平与病死率之间存在关联。AMI后心率控制不佳者死亡危险增加,心率可能作为评估AMI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 李婧陈汉想李伟郭秋慧
-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心率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