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2150)

作品数:6 被引量:67H指数:6
相关作者:董婧刘春洋孙明王彬于旭光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海蜇
  • 1篇沙海蜇
  • 1篇生活史
  • 1篇水母
  • 1篇水母类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发育
  • 1篇晚期
  • 1篇夏初
  • 1篇流区
  • 1篇光照
  • 1篇发育阶段
  • 1篇发育期
  • 1篇丰度
  • 1篇浮游
  • 1篇浮游动物
  • 1篇AFLP分析

机构

  • 6篇辽宁省海洋水...
  • 2篇大连水产学院

作者

  • 6篇董婧
  • 4篇孙明
  • 4篇刘春洋
  • 3篇王彬
  • 2篇于旭光
  • 1篇王文波
  • 1篇高祥刚
  • 1篇刘星
  • 1篇周泓
  • 1篇刘修泽
  • 1篇李培军
  • 1篇李轶平
  • 1篇鹿志创
  • 1篇赫崇波
  • 1篇付志璐
  • 1篇王燕青
  • 1篇赵云
  • 1篇曹洁

传媒

  • 3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白色霞水母各发育阶段的形态被引量:23
2006年
对白色霞水母从受精卵到成体水母各发育期的形态进行了描述。受精卵发育成带纤毛的浮浪幼虫,浮浪幼虫在定置前形成一种凸面的圆形浮浪幼体囊,经脱囊狭窄柄部拉长进而变成一个细长颈瓶形状,萌发出4个触手成为早期螅状体;螅状体可产生足囊和通过产生匍匐茎形成囊胞进而发育成新的螅状体;横裂为典型的单碟型横裂;新释放的碟状幼体绝大多数为8个缘叶,8个感觉棍和8对钝圆的缘瓣,但畸形个体最多12个,最少6个缘叶,同时对海蜇与白色霞水母的碟状幼体形态进行了比较。成体水母伞径200-300mm,大型个体超过500mm。外伞表面光滑,近中央的伞顶上有许多密集的刺胞丛隆起,8个缘叶,8个感觉棍,口腕非常发达,口腕上有大量刺细胞团。可根据感觉胃囊和触手囊是否连接、缘瓣水管的排列类型、外伞顶中央是否有刺细胞丛以及个体伞径和颜色对白色霞水母、发形霞水母、棕色霞水母和紫色霞水母进行鉴别。
董婧王彬刘春洋
关键词:发育期
夏初辽东湾海蜇放流区大型水母和主要浮游动物被引量:17
2010年
根据2005~2007年6月上旬和7月上旬在辽东湾海蜇放流区进行的大型水母调查及同期进行的浮游生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区域大型水母及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特点以及海区中浮游动物的生态类型和优势种,并且试图寻找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与大型水母的数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小型桡足类及桡足类幼体: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桡足类幼体、无节幼体。大型水母主要有: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沙蜇Nemopilema nomurai、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大型水母的高密集区往往位于浮游动物高丰度区的附近。
王彬董婧刘春洋孙明于旭光刘修泽李轶平李培军
关键词:浮游动物丰度
光照对白色霞水母螅状体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对不同光照条件下白色霞水母螅状体存活和生长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光组和弱光组的螅状体摄食状况、成活率、日生长率均明显好于黑暗组;在自然光、弱光、黑暗三种光照条件下各组螅状体柄径与生长时间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0.034x+4.738;y=0.028x+4.830;y=0.024x+4.295,经检验相关均极为显著。
孙明董婧刘春洋王彬
关键词:光照
沙蜇与海蜇晚期碟状体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针对每年春季在大型水母资源量初期调查工作中沙蜇与海蜇晚期碟状体(1~2cm)阶段较难区分的现象,通过实验室培养观察,首次对沙蜇和海蛰晚期碟状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比较,总结了二者的主要差异:沙蜇的生殖腺下腔较饱满,腔内空间较大,而海蜇的腔内空间较小,每个腔内外两侧边缘弧度相近,腔与腔之间的距离较大。沙蜇的胃腔内垂直排列着两列胃丝,长胃丝分别由4个生殖腺下腔内向胃腔壁下方的中央口延伸,而海蜇的胃丝分别分布在4个生殖腺下腔内,胃腔内壁上没有或仅有少量的胃丝。当处于紧缩状态时,沙蜇的口腕呈倒圆锥形,小触指分布错综复杂,而海蜇的口腕呈圆柱形,小触指有序地收缩在口腕柱内。
孙明董婧赵云付志璐
关键词:海蜇
黄斑海蜇的生活史及几种钵水母类螅状体形态特征的比较被引量:16
2009年
以北部湾采捕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 vanhoffen,1888为亲体,通过人工繁殖的方法获得浮浪幼虫。在实验室培育条件下,对浮浪幼虫、螅状幼体、横裂幼体、碟状幼体和幼水母等多次变态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各发育阶段形态变化。首次报告了这个种的生活史,并比较了几种钵水母类螅状体的形态特征。
刘春洋王文波董婧王燕青周泓孙明鹿志创于旭光
关键词:胚胎发育生活史
辽宁沿海海蜇与沙海蜇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海蜇和沙海蛰均为腔肠动物门的大型食用水母,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辽宁沿海的海蜇野生群体、养殖群体和沙海蜇野生群体共9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0对引物共得到560个稳定扩增位点。3个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为海蜇野生群体82.05%,海蜇养殖群体78.46%,沙海蜇野生群体74.10%;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2072、0.1850和0.2116,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248、0.2954和0.3262,海蜇野生群体与海蜇养殖群体和沙海蜇野生群体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00和0.2702。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水平。
高祥刚曹洁董婧刘星赫崇波
关键词:海蜇沙海蜇AFLP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