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防基础科研计划(A2620060238)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毅柏连发顾国华陈钱张保民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性能分析
  • 1篇夜视
  • 1篇夜视系统
  • 1篇微扫描
  • 1篇焦平面
  • 1篇光谱匹配
  • 1篇红外
  • 1篇红外焦平面
  • 1篇分谱

机构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柏连发
  • 2篇张毅
  • 1篇张闯
  • 1篇张保民
  • 1篇陈钱
  • 1篇顾国华

传媒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光子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单通道双谱夜视系统中的光谱匹配及滤光技术被引量:7
2007年
在分析夜间自然辐射、目标和背景自身的辐射以及反射光谱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微光CCD摄像机的光电阴极响应谱线,提出光谱分割的设想,并据此设计单通道双谱微光夜视系统方案.依据光谱匹配及滤光技术的原理,提出光学薄膜设计及制作要求.对实际制作滤光膜的分谱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滤光薄膜的分谱效果对于单通道双谱微光系统提高目标识别概率是有效的.
张闯柏连发张毅张保民
关键词:夜视系统光谱匹配分谱
红外焦平面微扫描空间分辨性能分析与估算被引量:13
2009年
受器件水平的限制,国内红外焦平面热像仪的空间分辨能力较国外先进产品尚有不小的差距。依据John Johnson准则,结合红外焦平面热像仪的调制传递函数(MTF)与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的分析,发现当前国内应用最广的320×240像元红外焦平面热像仪的空间分辨能力与32元CMT热像仪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原因是红外焦平面热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能力由MTF与MRTD联合决定,而非取决于焦平面探测单元尺寸决定的几何极限;分析了采用插值等电子变倍的方法实现像素的倍增,以提高红外焦平面热成像系统空间分辨性能的可行性;并对辐条状图案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虚拟微扫描及微扫描技术能有效提高红外焦平面热像仪的空间分辨能力。
张毅柏连发陈钱顾国华
关键词:红外焦平面微扫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