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W045)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王琳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3篇晚清
  • 3篇汉学
  • 2篇晚清文学
  • 2篇文学
  • 1篇新儒学
  • 1篇压抑
  • 1篇研究路向
  • 1篇张爱玲研究
  • 1篇儒学
  • 1篇身份
  • 1篇视域
  • 1篇思潮
  • 1篇通俗小说
  • 1篇文学书
  • 1篇文学书写
  • 1篇小说
  • 1篇美国汉学
  • 1篇海外汉学
  • 1篇汉学界
  • 1篇边缘身份

机构

  • 4篇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王琳

传媒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当代文坛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走向经典:美国汉学视域下的张爱玲研究——以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为考察对象被引量:2
2019年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在海内外研究者的共同推动下,张爱玲的文学意义不断沉淀和更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社会容量。本论文对美国汉学视域中张爱玲及其作品的经典化进行了考察:夏志清将敏锐的文学感受力融入了对张爱玲作品的微观细读之中,填补了80年代前大陆文学史对张爱玲的描述空白;李欧梵在研究中引入了现代性话语,尝试发掘张爱玲对普通日常生活的书写与宏大叙事之间的差异;王德威一面挖掘张爱玲作品自身的艺术独特性,一面勾勒张爱玲在文学史上的纵向创作谱系。通过客观剖析张爱玲从被发现到成为当代显学这一文化现象,进而深入解析了张爱玲经典化背后的文学与社会文化原因。
王琳
关键词:美国汉学
论双重“边缘”身份与王德威晚清文学书写被引量:1
2013年
探讨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晚清文学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这得力于王德威等海外学者的深入研究。海外学者的双重"边缘"身份带来了开阔的学术视野,王德威以"中国中心观"模式发掘中国现代性的自源性,创造性地提出了"被压抑的现代性"命题,与国内现代文学研究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关系,树立起一种新的学术姿态。
王琳
关键词:晚清文学
新儒学思潮与美国汉学界的现代文学研究路向——兼论“被压抑的现代性”命题的提出
2013年
美国汉学界是海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地,其在关注焦点、价值观念、理论方法、评判尺度等方面皆与日本、欧洲和大陆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一定差异,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征。本文通过对新儒学思潮的解读,探讨美国汉学界关注中国现代文学的隐含立场和文化动机。
王琳
关键词:新儒学晚清文学
从“冲击”到“激活”——论海外汉学与晚清通俗小说研究热被引量:1
2013年
清末民初文学尤其是晚清通俗小说的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美国汉学界的研究成果的输入在国内产生了强烈反响,围绕晚清通俗小说的"现代性",厘清本土研究与海外汉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辨析转型时期在复杂的文化思潮背景下晚清通俗小说研究背后所隐匿的话语权力之争。
王琳
关键词:通俗小说晚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