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313)

作品数:5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德利巴雷张宝田高莹王亚秋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羊草
  • 2篇松嫩平原
  • 2篇草地
  • 1篇羊草草地
  • 1篇移栽
  • 1篇雨天
  • 1篇生长速率
  • 1篇群落
  • 1篇种间
  • 1篇种间关系
  • 1篇刈割
  • 1篇相对生长速率
  • 1篇芦苇
  • 1篇绵羊
  • 1篇家榆
  • 1篇放牧
  • 1篇LEYMUS...
  • 1篇采食
  • 1篇采食方式

机构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王德利
  • 2篇巴雷
  • 2篇张宝田
  • 1篇高莹
  • 1篇王亚秋
  • 1篇滕星
  • 1篇曹勇宏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6
  • 3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刈割对羊草和全叶马兰生长与种间关系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研究刈割对羊草(L eym us ch inensis)和全叶马兰(K a lim eris integ rif olia)生长与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强度越大,相对生长速率越大;留茬4、8和12 cm之间差异显著;刈割改变植物间相互作用的方向,削弱种间关系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刈割对羊草生长的影响较大。
巴雷王德利曹勇宏
关键词:羊草种间关系刈割相对生长速率
松嫩平原优势种羊草与其主要伴生种芦苇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被引量:20
2005年
芦苇是松嫩草地优势种羊草的主要伴生种,两者常常形成物种组成比较单一的混生群落或者与其他物种组成羊草+杂类草群落。选择羊草+芦苇混生群落,羊草群落和芦苇群落的交错区进行羊草、芦苇单物种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羊草和芦苇均是以集聚分布的形式存在;2)羊草在混生群落中的格局强度小于交错区中的格局强度,芦苇在2种类型群落中的格局强度没有显著差异;3)除了考虑物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外,混生群落种内、种间竞争也是影响羊草集聚分布和格局强度的主要因素,交错区中,环境异质性和种间竞争是影响集聚分布和格局强度的重要因子;4)芦苇在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格局强度没有明显差异,由此可以判定芦苇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主要受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巴雷王德利高莹
关键词:羊草芦苇
移栽羊草改良松嫩平原碱斑的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根据在松嫩平原草地的野外实验研究,提出了改良重度盐碱化草地的新方法,即通过直接移栽羊草改良光碱斑,快速恢复草地植被.研究结果表明,移栽羊草的碱斑与对照区相比,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碱斑移栽羊草后,明显改善了土壤的pH值和电导率;同时,利用羊草实生苗相对耐盐碱的特性,辅以简单的措施(如添加沙土),可使羊草在盐碱地自我繁殖,从而快速地恢复草地植被.这种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张宝田王德利
关键词:移栽羊草草地
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雨天放牧与非雨天放牧的绵羊采食特征被引量:8
2006年
通过受控实验,比较了雨天和非雨天放牧在采食方式、采食损失量、践踏折损率以及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的差异。得出雨天放牧条件下,羊草各种采食方式的比例降低,去顶量依旧随放牧压升高而增加,但与非雨天放牧不同的是不再占主要比例。羊草采食损失量与非雨天差异不大,对于适口性更高的植物,如芦苇和全叶马兰,雨天放牧时损失更高。绵羊在冷湿环境中活动明显减少,羊草的践踏折损率各放牧压下差异不大,但芦苇的折损率依旧表现为随放牧压增强而增加。放牧后土壤15cm的含水量都低于对照小区,表明绵羊践踏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放牧后土壤容重与放牧前和非牧区差异显著,并且容重随放牧压增强而增加。
滕星王德利张宝田
关键词:绵羊采食方式羊草草地
改进的植物生态场模型与实例分析被引量:11
2005年
生态场理论是受物理学'场'思想的启示,在经典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上,以一种演绎的思维方式和较为严格的定量、直观、综合的模型,探求生物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与规律.生态场理论的主要问题是建立合理的生态场模型.对植物生态场强度、生态势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并利用IRM(Integrated rate methodology)方法改进植物生态场强度、生态势的模型,改进了场源植物的生态场作用范围模型,明确了植物生态场的物质性.将生态场理论的各个模型应用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榆树疏林中家榆个体产生的生态场行为研究中,结果表明在家榆个体产生的生态场作用范围内,随着与家榆距离的增加,场源家榆对其它植物生长的影响是先有利而后不利;对土壤分层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浅层(0~0.2m),家榆与其它植物间的竞争较弱,而在地下0.2~0.4m处生态场强度有最小值,说明植物间资源竞争强烈;场源家榆产生的生态场在土壤上层(0~0.1m)的作用范围最大,随土壤深度增加,作用范围逐渐减小,至地下0.3~0.4m最小,而后生态场作用范围又有所增大.在模型的应用过程与结果分析中,体现出改进后的生态场模型的实际可操作性强、对生态学问题能够定量化、直观化研究的优点.
王亚秋王德利
关键词:家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