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850032)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淑萍艾丽罗桂保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城市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陇中民俗剪纸的文化符号学解读被引量:1
- 2012年
- 陇中是中国剪纸的发祥地。陇中民俗剪纸的特征是“野”,接近于原始岩画,惯用明喻、隐喻、提喻、转喻、类比和谐音等修辞手法表达意义。对剪纸符号意义的解读可从三方面入手构筑,即意图定点、文本意义对意图意义的压制、接收者根据各类伴随文本对文本意义的解释。在此过程中,陇中剪纸艺人主内、妇功、生育的社会身份及其文化品格逐渐彰显。
- 张淑萍艾丽
- 关键词:文化符号学
- 剪纸符号的像似级差及修辞被引量:2
- 2015年
- 剪纸既是直观像似符号,也是基于直观像似之上的图表像似和比喻像似符号。其表意过程长短不一,即刻效验性巫术剪纸和实用性祭祀剪纸是实指符号,意图定点在对象;预防诱导性巫术剪纸、祈福性祭祀剪纸和装饰性剪纸的意指过程长,指向解释项,并有多重意指。民俗剪纸在表意过程中使用各类比喻手法,如隐喻、明喻、提喻、转喻等。各类比喻在历史文化中的反复使用造成意义的累积,最终形成象征。
- 张淑萍
- 关键词:剪纸比喻
- 渭水文明:大地湾——陇中民俗剪纸的文化背景之一
- 2013年
- 距今7800年的秦安大地湾文化,延续了3000年之久,上开中原仰韶文化之先河,下启陇右马家窑、齐家文化之滥觞。大地湾文化的发现和发掘,把伏羲、女娲的故事从虚构推向真实。陶片上的刻划符号,是中国文字的雏形。陶器外口沿的红色宽带纹,奠定了红色在华夏文化意识中的主色和正色地位。陶器体上反复出现的鱼纹和变体鱼纹,是生殖图腾,体现母系氏族的文化特征。
- 张淑萍艾丽
- 关键词:大地湾文化彩陶鱼纹
- 文化符号学视野中的陇中民俗剪纸
- 陇中是中国剪纸的发祥地。陇中剪纸的特征是"野",接近于原始岩画,惯用明喻、隐喻、提喻、转喻、类比和谐音等修辞手法表达意义。读者对剪纸符号意义的解读从三方面入手倒推构筑,即意图定点、文本意义对意图意义的压制、接收者根据各类...
- 张淑萍艾丽
- 关键词:文化符号学修辞
- 文献传递
- 论罗兰·巴特“今日神话”思想的符号学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罗兰·巴特运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研究方法,以语言的内部结构分析为基础范式,探讨大众文化的结构及其语义产生机制。他认为大众文化中充满了"今日神话",其功能及运作方式与传统神话如出一辙。"今日神话"自始至终具有虚幻性和欺骗性,是一种语言掠夺,通过符号的三级意指系统潜入媒介,进行中产阶级意识形态渗透,旨在使其自然化和正当化,最终达到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中产阶级意识形态永久不变的目的。"今日神话"的发现及其运作方式的剖析对大众文化符号学的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
- 罗桂保张淑萍
- 关键词:罗兰·巴特符号学意识形态
- 陇中:中国民俗剪纸之源——吐鲁番出土剪纸的再论证被引量:2
- 2014年
-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5件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剪纸成品,是麹氏高昌王时期随葬的民间宗教用品,分别是对鹿、对猴、莲纹、莲蝶纹、莲轮纹团花剪纸。通过对这几幅剪纸纹样及其文化内涵的分析,推断出中国剪纸的发祥地有可能是陇中地区。
- 张淑萍艾丽
- 关键词:剪纸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