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lzujbky-2009-154)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颉克蓉焦宗宪曹向荣孙鹏飞张锋伟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生物相容性Fe_3O_4@SiO_2纳米粒子的合成及性能被引量:4
- 2011年
- 背景:Fe3O4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磁学特性,SiO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有望成为靶向治疗的载体。目的: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生物相容性的Fe3O4@SiO2纳米粒子。方法:首先,以FeCl3?6H2O、FeCl2?4H2O、油酸、氨水等为原料,采用一壶化学共沉淀法合成油酸修饰的疏水性Fe3O4纳米粒子。随后,将油酸包裹的Fe3O4纳米粒子分散于环己烷中,然后将Triton-X100、正己醇及水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上述溶液,形成稳定的反相微乳液;在反相微乳液中,以氨水为催化剂,使正硅酸四乙酯水解、缩合,从而获得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结果与结论:①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显示:采用一壶化学沉淀法合成的Fe3O4具有尖晶石结构,平均粒径约为3.5nm;微乳液法能将SiO2成功包覆于Fe3O4表面,形成平均粒径为40nm的均一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②磁性能分析显示:Fe3O4纳米粒子包裹后饱和磁化强度下降,但包裹前后矫顽力趋于零,均显示超顺磁性。③MTT结果显示纳米粒子与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共培养24h时Fe3O4@SiO2组吸光度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培养48,72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的Fe3O4@SiO2纳米粒子是一种优良的生物材料,其具有稳定、易分散及超顺磁性等特性。
- 孙鹏飞颉克蓉张锋伟焦宗宪曹向荣
- 关键词:化学共沉淀法二氧化硅四氧化三铁微乳液法
- 血管生成靶向纳米粒子c(RGDyK)@SiO_2@Fe_3O_4的合成及生物性能
- 2012年
- 背景:SiO2含有较多的羟基官能团,可进一步功能化而与靶向性配体相偶联,从而拓展Fe3O4@SiO2纳米粒子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目的:探讨靶向性纳米粒子c(RGDyK)@SiO2@Fe3O4)的合成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方法:采用一壶化学共沉淀法合成油酸修饰的疏水性Fe3O4纳米粒子,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生物相容性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将复合粒子中SiO2表面的羟基氨基化、醛基化,加入1.0mgc(RGDyK)多肽,超声震荡下反应生成c(RGDyK)@SiO2@Fe3O4纳米粒子。将Fe3O4@SiO2或c(RGDyK)@SiO2@Fe3O4与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共培养24,48,72h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实验合成的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40nm,应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可将c(RGDyK)成功耦合于复合粒子的SiO2表面。Fe3O4@SiO2或c(RGDyK)@SiO2@Fe3O4与EA.hy926共培养24h,EA.hy926细胞活性明显增高(P<0.05),以c(RGDyK)@SiO2@Fe3O4的作用更明显;共培养72h后,细胞活性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电镜观察发现,EA.hy926细胞对靶向性c(RGDyK)@SiO2@Fe3O4粒子的吞噬能力明显强于非靶向性Fe3O4@SiO2粒子。说明实验合成的c(RGDyK)@SiO2@Fe3O4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超顺磁性及较高的血管内皮细胞靶向性,是一种优良的生物材料。
- 孙鹏飞曹向荣朱浩焦宗宪张锋伟颉克蓉
- 关键词:微乳液法四甲基偶氮唑盐RGD肽超顺磁性靶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