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4KJ233ZC)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黄河龚健杨朱美玲刘伦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物
  • 1篇翼状胬肉
  • 1篇胬肉
  • 1篇细胞
  • 1篇疾病模型
  • 1篇角膜
  • 1篇角膜缘
  • 1篇干细胞

机构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刘伦
  • 1篇朱美玲
  • 1篇龚健杨
  • 1篇黄河

传媒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翼状胬肉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人为地造成局部角膜缘干细胞缺损以及慢性结膜炎症的眼表模型,探讨翼状胬肉的形成原因。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 4组,设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采用手术切除1个象限角巩膜缘组织的方法产生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模型,眼部以稀盐酸(A、B组)或滑石粉(C、D组)定期点眼产生慢性角结膜炎模型。实验眼在同一眼上观察同时产生角膜缘干细胞缺损和慢性角结膜炎模型后的形态学变化,对照眼分别采用两种模型之一的相应形态学改变。于2、4、8、12周每只眼记录角膜上皮缺损、球结膜充血和结膜新生物情况,评分,并随机每组取材2只作病理。结果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的兔眼,可以在短期内在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的方向上出现类胬肉增殖组织样改变。类胬肉增殖组织的形成、程度和是否有局部的炎症反应以及角膜上皮完整性的破坏呈正相关性。结论局限性角膜缘干细胞的缺损和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的同时作用可能是翼状胬肉形成的主要原因。
龚健杨黄河刘伦朱美玲程华
关键词:翼状胬肉疾病模型动物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