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KM-200510020006)

作品数:4 被引量:196H指数:4
相关作者:路苹王淑英于同泉杨凯杨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2篇地统计
  • 2篇地统计学
  • 2篇有机质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质
  • 2篇土壤有机质和...
  • 2篇土壤有效
  • 2篇全氮
  • 2篇空间变异特征
  • 1篇有效磷
  • 1篇土壤有效磷
  • 1篇微量元素
  • 1篇微量元素含量
  • 1篇空间变异分析
  • 1篇空间变异特性
  • 1篇环境风险
  • 1篇环境风险分析
  • 1篇环境风险评价
  • 1篇半方差函数

机构

  • 4篇北京农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于同泉
  • 4篇王淑英
  • 4篇路苹
  • 3篇王建立
  • 3篇杨柳
  • 3篇杨凯
  • 1篇胡克林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农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研究尺度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被引量:93
2008年
在北京郊区面积为1075km^2的中尺度(平谷区)以400m×400m网格采样,共采集1076个样点,同时在平谷区内面积为28.8km^2的小尺度(马昌营镇)以100m×100m网格采样,共采集171个样点,测定其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两个研究尺度下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的变异系数范围为0.31~0.40,均属中等变异强度,随着研究尺度的缩小,土壤全氮的变异系数减少。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研究尺度下,有机质和全氮均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相关关系,区级尺度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相关距离较大,分别为88.2km和4.9km,镇级尺度有机质和全氮的变程较小,均为0.7km,它们的空间异质性均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采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对未测点进行了估值,绘制了等值线图,两个研究尺度下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受地形、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施肥等因素的影响,均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分布规律。
王淑英路苹王建立杨柳杨凯于同泉
关键词:有机质全氮地统计学
北京市平谷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变异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探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是合理科学配方施肥的重要依据。在北京市平谷区布设了1076个采样点,测定了其耕层(0~20cm)、亚耕层(20~40cm)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统计结果表明,两个土层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属中上水平,变异系数为中等程度变异,其剖面分布表现一定的表聚性;通过结构分析,耕层有机质和亚耕层全氮的理论模型采用球型模型拟合较好,耕层全氮及亚耕层有机质采用指数模型拟合较好,耕层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的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小,变程分别为18.32和19.0km,亚耕层有机质和全氮的变程较大,分别为131.9和51.0km,它们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采用Kriging方法对未测点进行了估值,绘制了等值线图,表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主要受地形、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施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王淑英路苹王建立杨柳杨凯于同泉
关键词:有机质全氮地统计学
北京平谷区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环境风险评价被引量:43
2009年
【目的】探明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分布,为合理科学配方施肥和识别农业面源磷污染重点控制区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郊区平谷区布设1058个采样点,测定其耕层(0~20cm)与亚耕层(20~40cm)土壤有效磷含量。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平谷区耕层和亚耕层土壤有效磷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5和1.29,均属强变异程度,其平均含量分别为32.80和9.74mg·kg-1,耕层含量高于亚耕层,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耕层和亚耕层有效磷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14.6和15.8km。平谷区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空间分布表现为:低山区>平原区>山区,主要与高程、土地利用方式及施肥量有关。亚耕层有效磷空间分布格局与耕层相似,但其含量远小于耕层。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超过临界值(60mg·kg-1)的概率为70%~90%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半山区。概率<20%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1%,分散分布于东北部山区、东部半山区及中部、西南部平原区。【结论】平谷区果园、菜地和大田土壤磷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盈余,有机肥和化肥的大量投入是平谷区土壤有效磷含量高的主要原因。大华山镇中部及刘家店乡东南部部分区域作为农业面源磷污染的重点控制区,应引起足够重视。
王淑英胡克林路苹于同泉
关键词:土壤有效磷环境风险分析
北京市平谷区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性初步研究被引量:54
2008年
【目的】探明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为合理科学配方施肥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在北京市平谷区布设置1076个采样点,测定其耕层(0~20cm)与亚耕层(20~40cm)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应用地统计学法进行分析。【结果】平谷区耕层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分别为1.96、2.51、17.32和10.91mg·kg-1,含量均在中等及中等偏上水平,耕层含量高于亚耕层,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耕层中有效铁和有效锰的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大,变程分别为21.6和45.3km,耕层有效铜和有效锌变程较小,分别为3.1和2.9km,亚耕层中4种有效微量元素的变程与耕层不同,其大小顺序为: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采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得到了平谷区4种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图,耕层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分布主要取决于地形、土壤类型、土壤性质等结构性因素,而耕层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分布则主要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关,其中果园和菜地的含量明显高于大田。亚耕层4种微量元素空间分布格局与耕层相似,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垂直分布特征。【结论】肥料和农药的投入是平谷区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有效锌含量偏高,对土壤环境质量具有潜在危害,应引起足够重视。
王淑英于同泉王建立杨柳杨凯路苹
关键词:半方差函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