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08104)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德义任瑞铭刘世程蔡建伟尹青学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钢/铜/钛扩散复合界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被引量:3
- 2009年
- 采用碳钢管作为基层、纯钛管作为覆层、纯铜箔作为中间层,利用拉拔-内压热扩散复合法,制备碳钢、铜、钛三金属管复合管.借助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界面附近的显微组织并用能谱分析仪(EDS)测定了界面附近的元素分布.通过剪切和硬度试验测定了界面剪切强度及其附近的显微硬度.研究扩散温度和时间工艺因素对界面附近组织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退火后,界面结合紧密,无明显缝隙;钛/铜界面的强度随保温时间增加而有所提高,铜/钢界面强度有所降低;铜、钛原子互扩散至对方基体中,使基体组织、硬度发生改变,并在铜、钛界面上形成了TiCu、TiCu2、βTiCu4化合物;扩散时间对剪切强度的影响有一限度,扩散时间超过限度时,剪切强度降低.
- 于昕刘德义陈汝淑刘世程
- 钛/铜中间层/钢扩散焊复合管界面组织与性能被引量:9
- 2013年
- 以铜箔为中间层,采用拉拔—内压扩散法制备钛/钢复合管.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光衍射仪和能谱仪对界面组织、断口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剪切试验测定界面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以铜箔作中间层,拉拔—内压扩散法实现了钛/钢的冶金结合;在钛/铜界面处发生了明显的原子扩散,并形成不同的扩散层;随着扩散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扩散层的厚度逐渐增加;中间层的加入阻止了固相扩散中钛铁、钛碳脆性化合物生成;钛/钢界面的抗剪强度随着扩散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铜层的加入使抗剪强度明显提高,最高可达310 MPa.
- 刘德义蔡建伟任瑞铭
- 关键词:钛中间层
- 铁中间层钛-钢扩散复合界面组织与性能被引量:6
- 2012年
- 利用真空扩散焊方法制备了铁中间层钛-钢扩散焊接头,并采用OM、SEM、EDS、XRD、显微硬度和拉伸试验方法,研究了铁中间层钛-钢扩散复合界面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在900~1050℃、30 min扩散条件下,Fe、Ti原子在界面处发生了互扩散;钛侧形成βTi+α-βTi+αTi组织,钢侧发生脱碳,铁中间层形成柱状晶组织;拉伸强度随扩散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900℃、30 min扩散试样拉伸强度最高,达到260 MPa;拉伸断口具有粗糙断裂区、脆性断裂区及二次断裂区特征,并在断口上检测出TiC、FeTi和Fe2Ti相。
- 刘德义尹青学刘世程
- 关键词:钛-钢
- 钛-铜-不锈钢扩散复合管界面组织与性能被引量:3
- 2013年
- 采用304不锈钢钢管作为基层,工业纯钛管作为覆层,纯铜箔作为中间层,用拉拔-内压扩散方法制备钛/铜/不锈钢复合管。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界面组织、化学成分、断口形貌和组成相进行分析。通过硬度和剪切试验测定界面的显微硬度和剪切强度。结果表明,钛/铜、铜/不锈钢界面发生了原子互扩散,并在钛/铜界面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过渡组织。850℃时,中间层铜可以有效地阻止钛、铁生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界面显微硬度值随着扩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剪切强度随着扩散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
- 刘德义苗佳任瑞铭
- 关键词:钛-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