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3FY110400) 作品数:35 被引量:174 H指数:7 相关作者: 韩燕峰 梁宗琦 庄文颖 王垚 于潘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贵州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中国亚热带锈菌补记 2021年 描述了无性型锈菌新种龙眼夏孢锈菌Uredolongan;对荔枝翼孢锈菌Skierkanephelii补述了冬孢子阶段并指定了附加模式;报道了中国新记录刚果盾锈菌Uredopeltis congensis;新组合了克莱门斯层锈菌Phakopsora clemensiae comb. nov.和马唐层锈菌Phakopsora digitariae comb. nov.。引证的标本采自我国台湾、广东、海南、四川等亚热带地区,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庄剑云 凌金锋 徐彪关键词:锈菌 中国新记录 分类学 来自土壤的金孢属四个新记录种 被引量:4 2019年 【背景】金孢属是一类重要的嗜角蛋白真菌资源。【目的】对我国甘肃省和云南省土壤中的金孢属资源进行调查。【方法】采集不同环境中的土壤样品,利用鸡毛和头发对土壤样品中的这类资源进行钓饵,分离目标菌株;基于形态特征和ITSrDN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株的鉴定。【结果】从土壤中分离发现5个金孢属菌株,其中菌株H5.11在形态上与节状金孢模式菌株的形态特征非常相近,而且系统发育中与GenBank上报道的该种序列以较高的支持率聚在一个亚分支;H10.10菌株的形态特征与乔治金孢模式标本的形态非常吻合,培养基上均呈现红色,同时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GenBank上报道的序列较好的聚在一个亚分支中;EB8803M和EB8801M两个菌株在形态特征上与水生金孢模式标本的描述非常吻合,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与网上该种序列能较好地聚在一个亚分支中;O1菌株在形态特征上与轮带金孢模式标本的描述非常吻合,其系统发育表明它与GenBank已报道菌株序列能较好聚在一起。因此将它们鉴定为节状金孢Chrysosporiumarticulatum、乔治金孢C.georgiae、水生金孢C.submersum和轮带金孢C.zonatum。【结论】这4个种均为中国新记录种。 韩燕峰 邵秋雨 杨娟 张延威 陈万浩 梁建东 梁宗琦关键词:分类学 系统发育 新记录种 培养基成分对双梭孢虫草子实体产量及几种有效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以大米与小麦粒作为主要材料,设计4组培养基栽培双梭孢虫草(Cordyceps bifusispora),比较子实体干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子实体中虫草菌素和腺苷含量,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在室内自然条件下,依据子实体干重,双梭孢虫草较适宜的栽培培养基为小麦粒加营养液1(20 g葡萄糖,5 g蛋白胨,3 g KH2PO4,1.5 g MgSO4,5 mg VB1);子实体的虫草菌素含量(103.1±15.7-122.1±18.6μg/g)各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依据子实体腺苷含量,适宜栽培培养基为小麦粒加营养液2(10 g葡萄糖,10 g酵母膏,1 g CaCl2,0.5 g MgSO4,0.5 g ZnSO4,0.1 g VB1),为1337.5±75.2μg/g;依据子实体多糖含量,适宜栽培培养基为大米加营养液2,为251.1±0.7 mg/g。 张延威 韩燕峰 梁宗琦 任菲宏 邓婷婷关键词:子实体 腺苷 多糖 纹盖黑孢孔菌—一种新食用菌的驯化及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4 2019年 对新种纹盖黑孢孔菌进行了驯化栽培研究,结果表明较理想的培养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或蔗糖,氮源为酵母粉、牛肉膏或蛋白胨,pH为5.0~6.5,温度为28℃~30℃。产量符合生产要求的配方3为木糠69%,麸皮30%,石膏1%。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子实体水提物无毒,半数致死量(LD50)大于5000 mg/kg,最大给药剂量为30 g/kg。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g/100 g)为:粗蛋白37.30,粗脂肪2.10,粗纤维20.3,粗多糖4.58,可溶性糖6.78,灰分5.12;必需氨基酸总量11.46,总氨基酸的含量27.38,鲜味氨基酸总量9.87。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蛋白质评价方法对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并与数据来源于文献的砖红绒盖牛肝菌、东方栓孔菌、黄绿蜜环菌和香菇进行了比较。每种必需氨基酸化学评分(CS)均超过0.5,必需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含量丰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达0.95,为优质蛋白源。 黄福常 刘斌关键词:急性毒性 营养成分 中国羽叶楸上的羽叶楸假尾孢新种 被引量:3 2017年 报道生于羽叶楸Stereospermum tetragonum上的一个假尾孢新种,羽叶楸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stereospermi sp.nov.。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显微绘图及与近似种的区别。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郭英兰来自土壤的木霉属4个中国新记录种 被引量:1 2017年 从我国安徽、山东、湖北、广东、广西、海南、西藏的土壤分离物中发现了木霉属4个中国新记录种:阿帕拉契木霉Trichoderma appalachiense,须木霉T.barbatum,长梗木霉T.longifialidicum和橄榄色木霉T.olivascens。对上述种的形态学特征和培养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图示,联合rpb2和tef1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对新记录种与相近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讨论。 陈凯 庄文颖关键词:分类学 系统发育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硅藻植物中国新记录 被引量:4 2018年 报道了采自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硅藻门中国新记录植物4种,分别为细条琳达藻Lindavia tenuistriata(Hustedt)Nakov、密集美壁藻Caloneis densema Kulikovskiy、侧身羽纹藻Pinnularia latarea Krammer、单节双菱藻Surirella uninodes Skvortzov。对其形态和生境特征及地理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 才美佳 尤庆敏 于潘 王全喜关键词:硅藻 喀斯特地貌 木霉属5个中国新记录种及2种木霉在中国的新分布 被引量:18 2016年 对来自北京、广东、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吉林、内蒙古、浙江的木霉属资源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报道了该属5个中国新记录种:桤木木霉Trichoderma alni,絮状木霉T.floccosum,近洋大戟草木霉T.parapiluliferum,普丽西拉木霉T.priscilae和森吉木霉T.songyi,并提供了其宏观和微观特征的详细描述及图示。基于联合rpb2和tef1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为确定上述种的分类地位提供了佐证。此外,表明近渐绿木霉T.paraviridescens和西蒙斯木霉T.simmonsii在我国广泛分布。 秦文韬 陈凯 庄文颖关键词:形态学 系统发育 木霉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 被引量:2 2016年 对来自黑龙江的木霉属真菌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报道了该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平展橙红木霉Trichoderma auranteffusum,塔梗木霉T.pyramidale和革菌生木霉T.thelephoricola,对其宏观和微观特征提供了详细描述及图示,系统发育分析为上述种的分类地位提供了佐证。 秦文韬 庄文颖关键词:形态学 一株能强降解鸡毛的帚霉菌株的分离鉴定 2013年 从四川省成都市一受潮并完全分解的鸡毛帚上,分离到1株帚霉Scopulariopsis sp.ChengduA441。根据形态学和5.8S-ITS rDNA序列分析研究,鉴定其为短帚霉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称为ChengduA441菌株。本研究将为该属资源在角蛋白酶的开发上提供资料储备。 王玉荣 陈万浩 王垚 韩燕峰 梁宗琦关键词:角蛋白 系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