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2JK0899)
-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3
- 相关作者:高大峰李飞祝松涛刘静邓红仙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清式大木古建筑斗抗震试验研究
- 2013年
- 前言
斗栱是中国统系建筑所特有的构件,是高等级古建筑物的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其结构意义在于把竖向载荷集中传递到柱头,或先传至额枋再传递至柱头,起到节点的作用。斗棋既避免了使某些构件受到过大的剪力、压力、弯矩,又使众多的竖向、水平向构件在此相交连接以形成整体的屋架结构.
- 李卫高大峰李飞
- 关键词:古建筑物抗震试验竖向载荷屋架结构高等级柱头
- 明清木结构榫卯节点拟静力试验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以西安城永宁门箭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个带雀替木构架模型在低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半榫榫卯节点的受力变形特征及其破坏形式,得到了相应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节点特征参数和恢复力模型,确定了半刚性榫卯节点的延性系数范围在1.58~3.99之间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和修缮加固提供参考。
- 高大峰邓红仙刘静李飞杨勇
-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雀替榫卯连接恢复力模型
- 木结构古建筑斗栱结构层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为研究多攒斗栱组成的斗栱结构层在地震动中的抗侧移以及耗能能力,对2个缩尺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的拟静力试验,得到相应的滞回曲线以及骨架曲线,进而得出其位移延性系数、抗侧移刚度以及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斗栱层在横向与纵向受荷工况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横向与纵向受荷工况下的抗侧移刚度随水平往复加载位移的增大而逐渐衰减退化,用指数函数式可较好拟合其衰减规律;等效黏滞阻尼系数h e随着加载位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h e值以及累积滞回耗能E h的值较大,说明斗栱结构层耗能能力较好。研究结果可为西安城墙永宁门箭楼复建及其相类似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 高大峰李飞刘静邓红仙杨勇
- 关键词:木结构古建筑斗栱拟静力试验刚度退化耗能能力
- 西安永宁门箭楼结构及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18
- 2013年
- 为获取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保护和修缮中的技术参考依据,以西安城墙永宁门箭楼为研究对象,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中摩擦摆隔振单元模拟柱脚平摆浮搁式连接、橡胶隔振单元模拟斗栱层及虚拟弹簧单元模拟榫卯连接,建立了结构空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动力分析。通过3个模型(柱脚刚接、铰接和平摆浮搁连接)的模态对比分析,发现平摆浮搁连接方式能够延长结构的周期,其中前三阶周期变化较明显,分别比柱脚刚接、铰接时延长了约72%和24%;通过反应谱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各个层面的动力放大系数,结果表明,木结构古建筑的隔震性能主要体现在柱脚、梁柱榫卯连接和铺作层部位;耗能分析结果表明,输入的地震能量大部分被结构自身的振型阻尼(平均74.32%)和结构的连接(11.89%)所消耗。
- 高大峰祝松涛丁新建
- 关键词:木结构古建筑动力分析抗震性能
- 清代多层小式木作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以嘉峪关关楼为对象,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关楼整体结构空间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结构各层的动力放大系数,并与大式木作结构的动力放大系数对比,结果表明小式木作结构具有和大式木作结构相同的柱脚隔震和榫卯连接的耗能减震作用,但不同的是小式木作结构在屋顶处具有明显动力放大现象,檐柱上的斗栱隔震减震效果不明显,仅起到装饰作用,且其整体的耗能减震效果不及大式木作结构。最后,基于能量平衡理论的能量耗散分析,得出清代多层小式木作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其耗能减震作用主要体现在榫卯的连接上,约占71.2%,柱础的隔震减震作用相比榫卯连接的耗能减震作用较小,仅占3.2%。
- 高大峰周萍李卫祝松涛
-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动力分析抗震性能
- 冬季混凝土桥梁施工监控中温度参数的识别被引量:3
- 2012年
- 混凝土桥梁温度场设计参数是影响桥梁施工误差的主要因素之一,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桥梁的结构安全。目前我国尚缺少各季节、各地区的混凝土桥梁温度场监测资料。为了分析冬季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桥梁的温度场分布,对榆林地区某斜拉桥进行了箱梁室内外温度和温度效应监测,根据热传导理论,建立了数值模型,采用瞬态热分析方法,得出了该地区冬季理论温度场。通过与箱梁相应温度测量值的比较,基于MATLAB平台,对82组数据进行了指数拟合,得出了适用于榆林地区冬季混凝土桥梁的温度场分布图。
- 高大峰何新成任禹州
- 关键词:混凝土桥梁温度场太阳辐射
- 合成纤维水泥稳定土抗裂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为提高道路半刚性基层的抗裂性,以合成纤维半刚性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抗弯拉试验,分析合成纤维的掺量及试件养护龄期等对合成纤维水泥稳定土抗弯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长径比的增大,水泥稳定土的抗裂性亦逐渐增强;合成纤维水泥稳定土的抗裂性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逐渐增大。
- 高大峰任禹州王方辉何新成
- 关键词:合成纤维水泥稳定土抗弯拉强度养护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