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3031)

作品数:5 被引量:78H指数:3
相关作者:顾兆炎刘东生许冰高斌刘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定年
  • 1篇堆积物
  • 1篇学成
  • 1篇铀系
  • 1篇铀系年代
  • 1篇铀系年龄
  • 1篇宇宙
  • 1篇宇宙成因
  • 1篇宇宙成因核素
  • 1篇粘土
  • 1篇植物
  • 1篇智人
  • 1篇上泥盆统
  • 1篇生物灭绝
  • 1篇生物灭绝事件
  • 1篇盛冰期
  • 1篇石英
  • 1篇碳同位素
  • 1篇碳同位素组成
  • 1篇同位素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区域地质...
  • 1篇云南省文物考...

作者

  • 3篇顾兆炎
  • 2篇刘东生
  • 2篇许冰
  • 2篇高斌
  • 1篇沈冠军
  • 1篇杨石岭
  • 1篇韩家懋
  • 1篇胡滨
  • 1篇赵志军
  • 1篇丁仲礼
  • 1篇郭正堂
  • 1篇李镇梁
  • 1篇刘强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岩溶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原地宇生核素^(26)Al和^(10)Be剖面定年及其在早期人类遗址年代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2008年
中、早更新世人类遗址年代的确定对于人类起源与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原地宇生核素26Al和10Be浓度剖面定年法可用来测定百万年尺度河流阶地沉积物的同位素年龄,积极开展该法测年研究有望填补我国早期人类遗址如许家窑、郧县曲远河口等地点同位素地质年代研究的空白.本文简述该法的基本原理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高斌赵志军
关键词:石英
黄土和红粘土中宇宙成因核素定年的潜力:^(10)Be浓度与化学成分的关系被引量:17
2006年
宇宙成因核素10Be(半衰期1.5M a)不但是古环境变化的示踪剂,而且具有确定地质年龄的能力。80个全岩样品的10Be和化学分析数据表明,黄土高原约6M a以来的红粘土和黄土序列中年龄校正的10Be浓度与沉积物粒度和风化程度的化学指标具有显著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建立的10Be浓度与化学指标的经验回归线性模型,可以估计红粘土和黄土形成时的10Be浓度,确定红粘土和黄土形成的10Be放射性年龄。
顾兆炎郭正堂D.LalJ.SouthonM.W.Caffee刘东生
关键词:黄土红粘土^10BE化学成分
广西上泥盆统F—F界线碳同位素的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04年
发生在晚泥盆世弗拉期(Frasnian)—法门期(Famennian)之交的生物灭绝事件(简称F—F事件)是古生代以来五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其原因仍含糊不清。碳同位素研究显示,伴随F—F事件全球碳循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对中国南方F—F事件地层碳同位素变化特征的认识不够,缺乏系统的研究。对广西桂林杨堤上泥盆统灰岩剖面的碳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上泥盆统存在两次碳同位素正偏移,分别出现在下rhenana带和F—F的界线,其中,出现在F—F界线的碳同位素正偏移与广西垌村以及欧美和非洲等地的上泥盆统F—F界线附近的碳同位素记录一致,且具有相近的变化幅度。进一步对广西桂林附近的杨堤和垌村剖面F—F界线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模式的分析发现,这次正偏移可能是由多次次级变化组成,与F—F事件中生物的灭绝步骤相似。
许冰顾兆炎胡滨李镇梁
关键词:碳同位素组成古生代生物灭绝事件上泥盆统晚泥盆世
云南呈贡龙潭山1号洞堆积物的铀系年龄被引量:1
2007年
测定了人类化石地点云南呈贡龙潭山l号洞5个次生碳酸盐样的质谱法铀系年代。其中位于含人牙化石的II堆积层下界面不远处的LTSY-3石笋样质谱^230Th/^234U年龄为(305士15)ka;而其余4个样品经现场地层复核,它们与堆积均缺乏明确的叠压关系,因此认为它们很可能源自洞顶或洞壁石幔。此外,还测定了该地点5个动物化石样的^230Th/^234U年龄,其结果为60~80ka,平行测定了其中3个样品的^227Th/^230Th年龄,二种铀系年龄均在士1.5σ范围内一致,从而支持了该地点骨化石样铀系年代的可信度。在没有进一步的地层和年代证据之前,暂将60~80ka作为含人牙化石的第II层堆积的年代应是合理的。但值得指出的是,由于骨化石中铀循环模式的不确定性,与有明确层位意义的钙板相比,洞穴地点的这类材料年代结果往往偏于年轻,因此上述年代测定结果很可能也存在偏低问题。
高斌沈冠军吉学平程海
关键词:铀系年代晚期智人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末次盛冰期以来的C3/C4植物相对丰度的控制被引量:55
2003年
大气CO_2浓度以及气候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区域性C_3/C_4植物的相对丰度,有机碳同位素能够有效反映土壤C_4植物的相对丰度(或相对生物产率)。对黄土高原中部和南部5个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黄土-土壤序列有机碳同位素分析获得:(1)从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黄土高原 C_4丰度相对增加约40%左右;(2)无论是末次盛冰期还是全新世,C_4植物在空间上都具有从西北至东南增加的趋势。进一步对黄土高原以及内蒙古全新世土壤ζ^(13)C_(org)最大稳定值与现代气候统计分析表明,黄土高原C_4植物相对丰度与温度成正相关,与降水成负相关,与4月温度和降水的这种关系更加密切。这些结果揭示:(1)温度是导致全新世C_4植物丰度增加的最主要的区域性因素,而不是夏季风加强的结果,相反,夏季风加强,即降水量的增加只可能降低C_4植物冰期-间冰期增加的幅度,在温度基本不变时C_4植物丰度的降低才是夏季风增强的标志;(2)末次盛冰期失去适合C_4植物生长的温度时,无论是CO_2降低还是干旱程度的增加都不可能有效地驱使C_4植物增加,而全新世CO_2浓度的上升仅仅可能是全球升温的因素之一,似不是导致黄土高原C_4植物增加的直接因素。
顾兆炎刘强许冰韩家懋杨石岭丁仲礼刘东生
关键词:气候变化黄土高原末次盛冰期C3植物C4植物全新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