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200420) 作品数:6 被引量:53 H指数:4 相关作者: 陈金宝 任红艳 许尚忠 高雪 张小辉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牛Smad4基因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2007年 Smad4基因在TGF-β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RT-PCR技术和SMART RACE技术,对牛Smad4基因进行了克隆,得到了3 503 bp cDNA全长序列并向GenBank递交了该序列,登录号:DQ494856。通过核酸序列分析发现,牛Smad4基因由12个外显子组成,编码553个氨基酸。该基因与绵羊、猪、人、大鼠和小鼠在核酸序列上分别有99%、96%、95%、91%、91%的同源性;在氨基酸序列上分别有99%、98%、98%、99%和98%的同源性,牛Smad4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很广,在睾丸、胰腺、肝、小肠、卵巢、淋巴结、心肌、骨骼肌、胸腺组织中都有表达。 张小辉 张路培 许尚忠 陈金宝 高雪 任红艳关键词:SMAD4 组织表达谱 鲁西黄牛肉用品系育种目标性状和选择性状研究 被引量:4 2007年 为了选育鲁西黄牛肉用品系,结合鲁西黄牛肉用品系育种实际,经过系统分析,确定了鲁西黄牛肉用品系近期的育种目标性状和相应的选择性状,并采用差额法计算了各选择性状的边际效益。结果表明,鲁西黄牛肉用品系近期的育种目标性状有3类,分别为生长发育性状、胴体性状和繁殖性状,包括有周岁质量、育肥期日增质量、生长能力、胴体等级、屠宰率、初产年龄、产犊间隔和射精量8个选择性状。在预期的市场和生产条件下,对于上述各选择性状的边际效益分别为:5.71元/kg,0.90元/g,2.84元/kg,402.00元/级,60.30元/%,-3.52元/d,-6.16元/d,55.23元/mL;通过遗传标准差校正,3类性状中生长发育、胴体性状和繁殖性状的经济权重之比为0.55∶0.21∶0.24,近似于2∶1∶1。说明鲁西黄牛向肉用方向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生长发育性状的选择力度,同时要兼顾胴体性状和繁殖性状的选择。 张清峰 许尚忠 李俊雅 高雪 任红艳 陈金宝关键词:鲁西黄牛 育种目标 目标性状 牛抗病基因BoL A-DRB3的新等位基因的发现 被引量:17 2006年 BoLA-DRB3基因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家族中的Ⅱ类基因,它是该基因家族中最主要的功能基因,所编码的MHC抗原与免疫应答、抗病性密切相关。其第2外显子是编码抗原的主要功能区。本试验以地方良种鲁西牛、秦川牛、晋南牛和南阳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对DRB3基因307bp的扩增产物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DRB3基因第2外显子的第154位C→A,从而产生新的等位基因。经χ2适合性检验,鲁西牛在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的MspⅠ酶切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王兴平 许尚忠 昝林森 高雪 任红艳 陈金宝关键词:黄牛 BOLA-DRB3 PCR-RFLP 牛BMPR Ⅰ A基因cDNA的克隆及组织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克隆牛BMPRⅠA基因cDNA全长,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组织表达谱研究。【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RT-PCR和SMART RACE技术,对牛BMPRⅠA基因进行cDNA全长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RT-PCR方法进行了组织表达谱研究。【结果】克隆得到了牛BMPRⅠA基因4 067 bp的cDNA全长序列,通过核酸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532个氨基酸,与人、黑猩猩、小鼠、大鼠、犬和红原鸡在核酸序列上分别有91%,93%,89%,88%,91%和82%的同源性;在氨基酸序列上分别有97%,95%,96%,95%,97%和91%的同源性。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牛BMPRⅠA蛋白包含一个信号肽序列和一个跨膜区序列,其成熟蛋白可能位于细胞膜上。在牛卵巢、肝、肌肉、小肠、脂肪、子宫、肾脏、心肌、肺、胰腺、睾丸、乳腺、瘤胃、脾脏、淋巴、胸腺等组织中都检测到有BMPRⅠA基因表达。【结论】牛BMPRⅠA基因是一个功能重要、进化保守的基因,具有广泛的组织表达谱。 张小辉 张路培 许尚忠 高雪 任红艳 陈金宝关键词:CDNA克隆 组织表达谱 牛BoLA-DRA基因EXON2遗传多态性及序列分析 本实验以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和晋南牛四个品种共162个个体为研究对象,对 BoLA-DRA基因第2外显子扩增产物进行SSCP分析,检测到A、B、C、D和E共5个复等位基因, 出现13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基因型只出现AA、... 王兴平 许尚忠 昝林森 陈金宝 高雪 任红艳关键词:鲁西牛 PCR-SSCP 多态性 文献传递 牛GDF9和BMP15基因遗传变异与双胎性状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9 2007年 以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基因作为牛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研究了它们在鲁西牛、秦川牛、南阳牛和中国荷斯坦牛4个品种中的遗传变异,并在鲁西牛群体中研究了其多态位点与双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鲁西牛中GDF9基因的3'UTR发现缺失突变,而其它3个品种中没有发现该突变.对鲁西牛群体中该多态位点与单、双胎性状之间进行卡方显著性检验表明,单胎牛群体与双胎牛群体基因型分布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6),双胎牛群体的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大于单胎牛群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突变体mRNA的二级结构与野生型相比总自由能值差异不大,但突变体mRNA翻译起始位点的二级结构稳定性明显大于野生型.在鲁西牛、南阳牛和秦川牛的BMP15基因中发现编码区第759~762 位有GAAA 4个碱基存在缺失突变,但没有检测到突变纯合个体,中国荷斯坦牛中没有检测到该突变.卡方显著性检验表明单胎牛群体和双胎牛群体在该位点基因型组成差异不显著(P=0.947). 张路培 张小辉 许尚忠 高雪 任红艳 陈金宝关键词:双胎 RNA二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