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JL027)
- 作品数:16 被引量:208H指数:8
- 相关作者:付敏杰张平张自然刘霞辉陆明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湖南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供给侧改革中的财税制度被引量:42
- 2016年
- 供给侧改革就是改革以企业为核心的经济供给面,以寻找中长期增长的新动力。每一种产品的价格中都包含了要素成本和财税成本,通过财税制度来降低产品的静态财税成本,穿透财税制度对要素比较优势和实际产品成本的隔离,有利于深化市场配置资源的程度,提高制度效率。财税成本对于石油价格的影响表明,中国企业的税费水平远远高于美国。以技术创新和供给侧改革来促进长期发展,要强化资本对创新资源的统筹,以事业单位制度改革尤其是财务制度改革来提高创新效率。最重要的措施是减税,重点要减增值税。
- 付敏杰张平
- 关键词:税收制度减税增值税
- 增值税改革:从稳定税负到国家治理被引量:8
- 2016年
- 营改增的推进,增值税"一税独大"局面的重现,使得稳定增值税税负成为稳定宏观税负的重要内容。按照现有的工业、服务业的增值税差异税率,中国经济向服务化迈进的长期结构性转变将对增值税收入的稳定增长提出挑战,平衡增值税税率,尤其是向单一税率改革,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命题。单一税率不但能够稳定税负,还可以减少税制非中性、均衡地方政府的税收激励,减少税制固化带来的产业锁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现行税收体系被增值税再度强化了筹资功能,须以公平取向型税种作为补充。这是扭转整个税制功能性失衡的关键。
- 付敏杰张平
- 关键词:增值税
- 当收益递增遭遇行政性市场分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国政治经济学
-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遭遇到的瓶颈是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经济基础,突出表现在基于外延的行政性市场分割严重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收益递增内涵特性的发挥。从转型和发展两个角度,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收益递增特性及其对于市场规模的强...
- 赵春晓
-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政治经济学政府转型自生能力
- 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规模效应吗?——基于内生性门限面板的新证据被引量:2
- 2014年
- 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规模效应"(Size Effect)是指股票投资收益率随上市公司相对规模(Size,用市值来表示)的上升而下降,尤其是指市值较小的公司股票投资收益率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现象,又被称为"小公司效应"。运用Hansen内生性门限面板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规模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以股权分置改革为界限分区间进行验证,数量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否考虑现金红利的再投资收益,无论选取上市流通规模还是总规模作为自变量,我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规模效应"并不存在,因此无法根据"规模效应"理论做出按照规模大小来选择投资对象的决策。
- 李芳芳
-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票市场股权分置改革
-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背景、理念和方向被引量:6
- 2014年
- 本文通过回顾历次财税制度改革所强化的财税制度化的基本主线,分析了倒逼财税制度改革宏观经济、人口、劳动力、城市化、户籍改革、要素价格、企业利润、主体税种增长空间和宏观税负的背景,认为未来财税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强化财税制度作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核心的作用,以财税制度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总体的实现。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理念是提高市场效率,提高劳动福利,保障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改革的方向是:强化消费对于税收的贡献,降低工业企业生产环节的税收比重;强化自然人对于税收的贡献,构建有利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税制;继续推进财税制度化,加强政府收支预算的科学性;简化转移支付规则,减少转移支付比重,合理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
- 付敏杰
- 关键词:财税体制改革
- 分税制二十年:演进脉络与改革方向被引量:45
- 2016年
- 通过以事实和文献为基础的机制梳理,本文对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政府间、政府与市场间分配关系给出了一个以发展为导向的全景式描述,尤其关注了财税制度对效率和公平的影响。分税制改革将中央、地方政府间边界建立在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之上,通过构建基于主体税种的分成制,构建了大国治理所必需的激励框架。税收征管努力的加大,带来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为财政公共化和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财源。政府间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的同时,也导致财政支出过多倚靠工程项目。增值税作为主体税种,增强了税收筹措能力,却不利于控制收入分配差距。分税制对地方利益的肯定,促进了招商引资和经济增长,也使财政支出呈现出生产偏向,忽视社会建设。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制度应该在个人、企业与政府之间以及中央和地方分配之间发挥刚性作用,发挥更多的塑造社会职能,从项目治国走向制度治国。实施财政制度改革,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权事权,建立政府间和政府与市场间的支出边界,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 付敏杰
- 关键词:分税制改革财税制度经济发展
- 政治外溢与中国的区域差距——基于产出核算的实证研究
- 2012年
- 本文从一般均衡的视角,采用产出核算法研究了中国的区域差距问题。研究发现:(1)与中国经济增长表现为资本驱动型的基本特征相吻合,人均物质资本差异对于地区产出差异的解释程度远远高于技术差距。(2)以某地与政治中心距离所表征的政治区位和以是否拥有海岸线表征的经济地理,对该地区的人均产出、人均资本和技术水平有重大的影响,从而意味着鼓励人口自由流动、减少政治外溢是缩小区域差距的有效方法。
- 付敏杰付志刚
- 新常态下的中国潜在增长率:政策共识与理论分歧
- 2015年
- 当前,经济学界对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判断存在巨大分歧。关于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观点分为"周期性下滑"与"趋势性减速"两派,前者以象牙塔学者为主,对理论化研究有偏爱,代表性观点是"国际环境论"、"动力转换论"和"调控紧缩论";后者以政策研究人员为代表,侧重经验研究,代表性观点是"减速节点论"、"结构性减速论""发展机制转换论"。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国际环境都已经发生根本改变,前者典型事实是劳动力市场转折和产业结构转变,后者典型代表是世界主要组织的增长趋势预测、公众未来预期的恶化和对于中国与世界不同关系的认知,随着国际经济增长步入增速更低的"青铜时代",中国经济增速将不可避免出现下滑。
- 付敏杰
- 关键词:中国经济
- 当收益递增遭遇行政性市场分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国政治经济学
-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遭遇到的"瓶颈"是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经济基础,突出表现在基于外延的行政性市场分割严重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收益递增内涵特性的发挥。本文从转型和发展两个角度,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收益递增特性及其对于市场...
- 赵春晓
-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政治经济学政府转型自生能力
- 财政政策为什么退出了美国的宏观调控舞台?——事实、文献与观点被引量:7
- 2013年
-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被认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功能,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金融危机以前的30年中,美国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宏观调控政策中却基本看不到财政政策的身影。在回顾了财政政策从凯恩斯主义到反凯恩斯主义,再到非凯恩斯主义的转变后,本文概括了目前解释财政政策变化的主要观点:财政政策空间有限、财政支出重点转向结构性支出、宏观环境的好转、货币政策作为替代政策所取得的巨大进步、财政政策效果识别困难、财政政策时滞、财政政策的政治约束等,提出了理性预期框架下财政政策和财政制度对于信息公开的不同要求,认为是战争时代美国人对总统的英雄主义崇拜终结后,美国三权分立背景下公共选择思潮导致的财政制度化,表现为两党分别控制政府和国会框架下预算平衡的回归和预算权力的加大,从根本上消除了政府的宏观调控空间。
- 付敏杰
- 关键词:财政政策财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