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0JDXM003)
- 作品数:9 被引量:43H指数:4
- 相关作者:陶思炎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中央文史研究馆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从清明柳俗谈柳的文化象征被引量:4
- 2012年
- 在清明时节民间有折柳插坟、带柳还家、插柳于门、身戴柳枝、脚蹬柳屐、头插柳球等习俗,在南京还曾流传着"清明不戴柳,死了变黄狗"的谣谚。柳作为冬去春来、复苏再生的祥瑞象征,作为带有阳气的、生火的"仙木",作为连接生死、长生长在的象征,表达着迎春纳吉的追求和伦理道德的训诫。可以说,柳在清明节俗中的一切应用,都演示了生生不息的文化象征意义。
- 陶思炎
- 关键词:传统节日清明节文化象征
- 略论傩及其文化系统
- 2013年
- 傩形成于原始农耕阶段,它借助面具、舞蹈等象征符号群建立起与自然世界沟通、改造的想象联系,以获得逐疫禳凶、除旧迎新的心理满足。它以仪式、表演、法物、图像、语言等来面对他界的神秘力量,展现出人的意志力和控制力,显示出巫风的性质。傩在传承、演进中,交织着巫术宗教、神话传说、民俗生活和艺术创造,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庞杂的文化系统。
- 陶思炎
- 关键词:巫风艺术文化系统
- 苏南傩面具略论被引量:3
- 2014年
- 所谓"面具",指人们利用自然物或人工物,模仿人面或兽头而制作的各种狰狞的、滑稽的、英武的或和善的人格化的角色象征,它们往往被赋予超自然之力,在祭祀仪式或相关表演中用以近神远鬼、乐神娱人。傩面具在社会生活中以信仰的、审美的、风俗的和艺术的方式发挥着多重的文化功用,及至当代,仍发挥着辟凶除害、迎年祈福、表演陈列、装饰商卖等功能作用。功能决定了傩文化在时间向度上的存废消长,也决定了其在空间向度上的传承与应用。自泰伯奔吴之后,江南土著的荆蛮文化便与中原的商周文化混融,形成食稻米、重商贾、好祭祀、习水善舟、好勇轻死、讲求工巧的吴文化,在巫风气息下,从中原传来的傩文化得到了立足和发展。直到现在,在苏南地区,还见傩祭和傩舞传承,面具仍然是其信仰与活动的中心。从形制方面说,苏南傩面具分为脸壳、套头、魁头三种基本形式;从结构方面说,苏南傩面具有单层面具和开合面具两种;从应用方面说,主要有传统应用和当代应用两类,主要用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以及追求生存之外的精神满足和情感表达。
- 陶思炎
- 关键词:傩面具
- 苏南的傩祭神会被引量:1
- 2015年
- 傩祭神会因面具、魁头的使用而特色鲜明,苏南及南京地区是其重要的传承地,花台会、辚辚车、东平王会、大王会、祠山会、东岳会等,不一而足。傩祭神会具有文化乡土化、信仰民俗化、手段艺术化、遗产特色化等文化特征。
- 陶思炎
- 关键词:庙会文化特征
- 论民俗艺术传承的要素被引量:8
- 2013年
- 民俗艺术的传承体现为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间的相互运动。民俗艺术传承要素包括主体要素、时空要素、生活要素等方面,其中由从艺者构成的直接传承人和由民俗艺术的收藏者、研究者、工作者、出版者和爱好者所构成的间接传承人,是传承中最重要的因素。此外,时间与空间、生活与商卖、艺术与教育等也是不可忽略的传承要素。
- 陶思炎
- 关键词:民俗艺术传承
- 傩仪的结构与作用被引量:3
- 2014年
- 傩祭中的舞蹈或戏剧作为傩仪的有机部分,往往是其仪式过程的夸张和浓缩,也是对傩仪禳镇主题的艺术表达。傩仪作为功用明确的宗教与民俗现象,就文化结构而论,"层次结构"、"空间结构"、"角色结构"是其最基本的方面,也最能展现傩仪的文化特质和信仰内涵;而就傩仪的功能作用而论,"启活作用"、"聚众作用"、"俗化作用"、"传播作用"在傩仪中尤为突出。
- 陶思炎
- 关键词:傩文化研究傩仪文化结构
- 论民俗艺术传承的要素被引量:7
- 2012年
- 民俗艺术的传承体现为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间的相互运动。民俗艺术传承要素包括主体要素、时空要素、生活要素等方面,其中由从艺者构成的直接传承人和由民俗艺术的收藏者、研究者、工作者、出版者和爱好者所构成的间接传承人,是传承中最重要的因素。此外,时间与空间、生活与商卖、艺术与教育等也是不可忽略的传承要素。
- 陶思炎
- 关键词:民俗艺术传承
- 苏南傩面具的文化价值被引量:6
- 2014年
- 文化价值以历史印记、地域特色、区外影响、社会应用为认定标准,其意义在于促进传承保护、扩大应用领域和打造地方文化品牌,而苏南傩面具的文化价值则在于形成乡土传统、保护文化遗产、拓展艺术功用和深化学术研究。
- 陶思炎
- 关键词:民俗艺术傩文化研究傩面具文化价值
- 论民俗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被引量:13
- 2013年
- 民俗艺术学作为民俗与艺术的交叉学科,主要关注传承性的下层艺术现象,它以民俗艺术的内外部规律、民俗艺术的专题、民俗艺术遗产保护、民俗艺术的应用等为研究对象,具有交叉综合、广博幽深、注重实证和俗雅交融的学科特点。
- 陶思炎
- 关键词:学科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