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2292)

作品数:16 被引量:151H指数:9
相关作者:郭蕾张俊龙张鑫窦志芳张志斌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证候
  • 6篇中风
  • 4篇中风病
  • 4篇中医
  • 4篇病机
  • 3篇证治
  • 3篇中医学
  • 3篇病因病机
  • 2篇证治规律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中药
  • 2篇辩证
  • 2篇病证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虚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并发症
  • 1篇亚健康

机构

  • 13篇山西中医学院
  • 5篇山东中医药大...
  • 5篇山西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湖北中医学院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研究...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作者

  • 13篇郭蕾
  • 11篇张俊龙
  • 7篇窦志芳
  • 7篇张鑫
  • 5篇王永炎
  • 4篇张志斌
  • 3篇刘亚明
  • 3篇李明奎
  • 2篇杜道辉
  • 1篇王海燕
  • 1篇牛欣
  • 1篇王学伟
  • 1篇李明奎
  • 1篇师建梅
  • 1篇程翼宇
  • 1篇贺文彬

传媒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史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8
  • 6篇2007
  • 9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医学在当代发展的思考被引量:2
2007年
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启动之年。新春伊始,国家颁布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为目的的“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被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国家科技部在制定中医药现代化“十一五”科技计划的过程中,也明确提出了“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如何继承发展中医药成为当代中医人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李明奎
证候概念发展轨迹探源被引量:11
2006年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概念是随着人类认识深度和广度的增加而逐渐发展的。证候概念的发展亦是如此。隋唐时期,明确了证候概念的内涵,形成了除六经以外的脏腑辨证纲领的雏形。宋金元时期证候内涵的发展,体现在各派医家根据自己的临证经验体悟,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探索与完善。明清时期,通过建立八纲辨证实现对辨证方法的规范和完善。当代,对于证候概念的发挥,表现为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对疾病及其证候进行的客观化研究。
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张俊龙
关键词:证候中医学
从证候要素角度谈外寒与内寒、外热与内热的鉴别及其意义
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研究走过了五十多年的艰辛历程,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鉴于此,王永炎院士提出了"以象为素,以候为证,应证组合"是构建辨证方法体系的中心理论,其中"证候要素"、"应证组合"是这一理论的关...
郭蕾张志斌王永炎张俊龙
关键词:实热证外感六淫实寒证
文献传递
证候概念发展轨迹探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概念是确切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即概念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这种反映一经固定下来,其内涵和外延就相对不变。只有这样,概念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对象;概念的灵活性是指概念随着客观对象自身以及对其认识的发展而发生变...
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张俊龙
关键词:宋金元时期病机理论金元四大家寒热虚实张元素中医学
文献传递
亚健康状态的证候规范探讨被引量:3
2006年
亚健康状态概念的宏观化及形成原因的复杂化,使中医的证候表现呈现多样化,但亚健康状态归根结底是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失调,所以把握其证候的规律应从气血阴阳平衡失调及五脏病机入手。
师建梅郭蕾
关键词:亚健康证候阴阳气血五脏
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0年
王海燕刘亚明牛欣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药防治微血管并发症致残率DN医学界
论高维高阶与证候的复杂性被引量:41
2006年
证候的复杂性源于其高维高阶性。证候的高维性表现为构成证候系统的空间因素种类繁多,数目庞大,至少涉及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病理、症状、邪正关系、机体状态9类因素,每类因素中又包含若干子因素。证候的高阶性表现为证候各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复杂性。运用贝叶斯网络技术对肺系疾病中证候构成因素之间关联形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之间的联结形式非常复杂,既有线性相关,又有非线性相关,它们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表现出典型的非线性特征。
郭蕾王学伟王永炎程翼宇张志斌张俊龙
关键词:证候高维高阶
中风病证候动态时空特征研究的思考被引量:4
2006年
中风病起病急,变化快,其证候在短期内发生多种变化,且其病死率和病残率都很高,为了更好地掌握中风病证候的动态演变规律,对中风病证候的动态演变规律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分析,指出对其证候动态演变研究中的不足,探讨运用文献学方法和现代理论对中风病证候的动态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的新思路。
窦志芳郭蕾张俊龙张鑫
关键词:中风病证候
从辩证逻辑角度探寻证候概念的形成轨迹被引量:16
2007年
证候概念同自然科学中的所有概念一样,其形成过程经历了从经验积累到前科学概念,从前科学概念到科学概念,进而与原有理论体系相融合的基本环节,其形成轨迹是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而演进的,即甲骨文和《马王堆医书》从疾病的表象——症状开始,到《内经》对包括症状在内的一切与疾病相关的内容进行分类,分类后《伤寒论》实现了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飞跃,并使之最终与中医理论体系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从而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张俊龙
关键词:证候辩证
中风先兆证治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中风病患者在发病前往往有先兆症状,中风先兆亦称小中风,其临床表现为中度头晕、头痛、胸闷、肢体麻木、肌肉动或平时出现一时性语言不利等。中风先兆的论述形成于唐宋以前,在其他时期也有不同描述,但中风先兆之名确立则以刘完素为主,明清时期历代医家对其描述更加细致。随着历代医家对中风先兆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中风病的认识也更为深刻,并逐步成熟。目前,对于中风先兆的症状、病因病机、诱发因素、防治措施的认识有着相对成熟的认识。文章分析总结了中风先兆从形成到成熟不同时期的学术思想,为临床上更好地掌握中风先兆的发病规律有着深远的意义。
窦志芳郭蕾张俊龙张鑫李明奎
关键词:中风先兆证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