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W01223002)
-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邱卫东曾晓玲曹东勃钱秀飞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走向信仰与现实的内在贯通——再论马克思关涉资本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理论被引量:1
- 2013年
- 马克思一生曾从扬弃资本、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利用资本、东方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后必须利用资本等不同视角,提出了关涉资本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理论。从资本批判视角来看,上述理论实质上是马克思在资本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上达致信仰与实践、逻辑与现实之内在贯通的生动展现。对当下正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充分利用资本来进行财富生产与发展的中国而言,全面梳理并深刻揭示上述理论的内在特质,有益于在坚定社会主义立场信念并进一步认清实践复杂性的同时,以更加客观包容的心态来直面当下资本存在的总体境遇,并进一步就如何有效利用资本等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反思。
- 邱卫东
- 关键词:资本批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改革开放前的财富发展特征及其认识论根源探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综观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财富实践历程,其中具有的两大转变,及从"新民主主义财富模式"转向"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财富发展方式、从社会主义财富的"建设逻辑"转向"革命运动逻辑"是这一阶段财富发展的总体特征。而从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论角度来探析,该阶段执政党注重依赖马克思基于资本批判基础形成的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来规范、定义本国社会主义的财富发展要求,以及对阶级、阶级斗争的理解难以摆脱"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阴影则是造成这种转变的最为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上对其进行深入反思,无疑对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道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邱卫东
- 关键词:财富计划经济苏联模式阶级斗争资本批判
- 基于资本现实合理性对实现“共富”的思考被引量:2
- 2014年
-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但在当下市场经济背景下利用多种所有制资本进行财富生产的基本现实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却使得我们必须在共富征程中直面"资本当下"与"共富理想"之内在紧张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在资本批判的高度上,本质地澄明当代中国在走向"共富"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历史认知与核心举措:即充分发挥资本作用是走向"共富"的基本前提,有效引导驾驭资本是走向"共富"的根本保证,健全与财富生产结构相匹配的分配机制是达致"共富"的核心指向,以此,才能全面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富"之路。
- 邱卫东
- 关键词:共同富裕资本批判消灭剥削所有制结构
- 资本批判视阈下的“先富”思想:内在逻辑与历史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先富"思想是邓小平在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财富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后所得出的历史性成果。从马克思资本批判的视角审视,其所内含的社会主义中国必须正视财富,告别"阶级斗争为纲"——在此基础上须鼓励"先"富,告别平均主义——进而通过先富"带"后富,明确"共富"目标等几大相互关联、本质贯通的内在逻辑,则分别在社会主义财富发展的本真意义上,本质地实现了与马克思关涉资本和社会主义思想精髓的内在贯通。而如此认知,也历史地促使当代中国开启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财富动力机制,并进而在此基础上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生成。对于正在行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道路来讲,"先富"思想内具的这些历史哲学内涵,无疑是促其不断走向深入完善的范导性原则。
- 邱卫东钱秀飞
- 关键词:邓小平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
- 当代中国消费结构变迁的动力机制被引量:5
- 2013年
- 当代中国消费结构的演变是复杂的,导致消费结构演变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影响其突变的外部动力,也有决定其变化不息的内部动力机制,消费结构变迁的技术逻辑和社会逻辑构成消费结构变迁的内部动力。处于工业化时代的当代中国,消费的技术逻辑占主导地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的社会逻辑对消费结构变迁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代中国消费结构的变迁是外部动力与内部动力共同演绎的结果。
- 曾晓玲
- 关键词:内部动力机制外部动力技术逻辑社会逻辑
- 现代性视域中的经济个人主义:意义与局限被引量:2
- 2013年
- 经济个人主义的哲学意蕴包含四方面内容,即对个体存在的确认、对个人的抽象化、个体人的自主性和个体人的自利性,这四方面内容充分体现在经济学与哲学发展史之中。经济个人主义的进步意义体现在:它是现代性在经济领域得以生发的"思想催化剂",促进了现代经济制度的形成,其象征性表述"理性经济人"对于构建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挥过积极的奠基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个人主义也日渐显露出其局限性:即经济个人主义有可能转向自我中心主义,从而使个体沦为极端化了的"自我意识"的奴隶;经济个人主义赖以存在的理性主义哲学的土壤可能会扼杀真正的个体;经济个人主义的当下困境表现为个人的抽象性与现实性的冲突。。
- 曹东勃邱卫东
- 论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历史地位——基于经济哲学视角的考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后在兼顾国情和现代财富发展要求下建立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其本质上内具的生产要素的计划配置和社会商品的有限市场配置的根本特征,不仅使得中国一度濒临崩溃边缘的社会经济从此开启了具有"国富"特质的财富动力机制,而且也因该体制内含的生产要素的计划配置和社会商品的有限市配置间的根本矛盾,使得该体制在运行中又进一步生成了系列促使改革必须走向深入的内在否定性要素,并最终历史地促成了当代中国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充分利用资本并引导其为社会主义"共富"目标服务的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道路的成功开创,因此在当代中国财富生产和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 邱卫东
- 关键词:国富市场经济
- 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哲学反思——兼谈初次分配中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历史内涵
- 2014年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意味着可以合法支配生产要素的资本力量而非政府行政力量将在财富生产以及与这一生产结构相匹配的初次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由此出现在财富初次分配领域的贫富差距问题,则又促使我们在对市场经济背景下各生产要素的历史属性进行归类后,进一步反思各生产要素如何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若用复杂劳动来加以衡量,其收益是可以纳入按劳动要素分配范畴的;但劳动内涵再丰富、外延再扩大,也不能将资本纳入其中。因此必须在考察如何完善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基本原则外,单独考察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基本原则,以此来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次分配中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应有内涵。
- 邱卫东
- 关键词:按劳分配按资分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道路探析——基于资本批判视角的考察被引量:6
- 2014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上了一条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充分利用资本来为社会主义"共富"目标服务的财富之路。但在该财富道路朝着上述战略目标前行的过程中,整个社会上也始终或隐或现地存在着本质上乃是要不要利用资本以及怎样利用资本来进行财富生产和发展等事关当代中国走向的分歧争论。因此,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的基本原理,在全面系统地反思该财富道路的开创历程、并揭示"无剩余不追求"的资本秉性与"体制机制不完善、改革不到位"是该财富道路在前行中所遭遇矛盾挑战的本体论根源的同时,进一步通过对在结合既有实践反思中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哲学寓意的剖析,本质地澄清该财富道路在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中所应具有的根本导向。
- 邱卫东曾晓玲
-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批判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