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2225087)

作品数:9 被引量:90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浩董文武张大林贺亮张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甲状腺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状
  • 3篇乳头状癌
  • 3篇淋巴
  • 3篇甲状腺乳头状...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甲状腺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清扫术
  • 2篇外科
  • 2篇腺癌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清扫
  • 2篇淋巴结清扫术
  • 2篇亢进
  • 2篇甲状旁腺
  • 2篇功能亢进
  • 1篇蛋白

机构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张浩
  • 7篇贺亮
  • 7篇张大林
  • 7篇董文武
  • 6篇张平
  • 6篇王志宏
  • 4篇吕承洲
  • 3篇贾爱庆
  • 1篇张挺
  • 1篇邵亮
  • 1篇于海江
  • 1篇刘思铭

传媒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年份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影像学对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TM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PTM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PTML甲状腺超声多呈弥漫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其内具有边界清楚的条索样改变,后方回声增强。CT平扫肿物密度低于邻近肌肉,质地较均匀,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仍低于或接近邻近肌肉,肿物边缘或内部可见明显强化的条索状区域,钙化和坏死少见。ECT病变部位显像稀疏,呈"凉结节"。结论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PTML术前诊断。
张大林张平王志宏董文武贺亮张浩
关键词:甲状腺淋巴瘤影像学
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6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26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5.89%(117/326)。年龄在〈45岁、肿瘤直径〉1cm及原发灶浸润包膜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年龄≥45岁、肿瘤直径≤1cm及原发灶未浸润包膜的o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年龄:46.56%比28.72%,P=0.001;肿瘤直径:44.44%比26.45%,P=0.001;包膜浸润:50.00%比33.09%,P=0.020)。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和肿瘤直径〉1cm是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6例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8例并发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4例出现暂时性喉上神经损伤,1例并发急性喉头水肿,无永久性喉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66例(81.60%)获得随访,随访7~67个月(平均31.2个月),有3例发生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结论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选择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必要的、安全的处理方式,建议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规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特别是年龄〈45岁和肿瘤直径〉1cm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
张平董文武崔俊帅田鑫帅张浩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NFPT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手术治疗的6例NFP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术前明确诊断3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甲状旁腺囊肿。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诊7个月~5年,平均32个月,无复发。结论NFPTC术前确诊困难,超声影像学特点对诊断有参考价值,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张挺邵亮吕承洲刘思铭董超鹏于海江张浩
关键词:甲状旁腺囊肿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方式的选择被引量:4
2014年
探讨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适合的手术方式。7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一组行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BSTT组),另一组行甲状腺左叶、峡部全切和右叶次全切除术(LTT和RSTT组)。LTT和RST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BSTT组(P<0.05),术后病情更加平稳;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损伤概率与BST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率明显低于BSTT组(P<0.05)。甲状腺左叶、峡部全切和右叶次全切除术是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手术方式。
张平贺亮王志宏董文武张大林张浩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切除术术式选择
HSP90和Sufu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90(HSP90)及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负性调控因子Sufu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Eli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检测152例PTC原发灶及其癌旁组织中HSP90和Sufu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SP90和Sufu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HSP90在P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4.5%,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PTC中HSP90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86.7%和69.4%,P<0.01)。Sufu在P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41.4%和78.3%,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PTC中Sufu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0.0%和58.1%,P<0.01)。HSP90与Sufu在PT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169,P=0.019)。结论 HSP90和Sufu可能通过Hedgehog通路参与PTC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
贾爱庆崔俊帅董文武王志宏贺亮张大林吕承洲张浩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热休克蛋白90HEDGEHOG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Ⅱ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Ⅱ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1月至2014年3月期间诊断为甲状腺单叶乳头状癌且仅伴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性别、年龄、是否为微小癌、腺体上极受累与否、癌灶包膜是否完整、癌灶外侵与否等情况与颈Ⅱ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颈部各区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Ⅱ区51.8%(43/83)、Ⅲ区78.3%(65/83)、Ⅳ区71.7%(59/83)、Ⅴ区4.8%(4/56)、Ⅵ区79.5%(66/83)。患者性别、年龄、是否为微小癌、包膜是否完整、外侵与否与Ⅱ区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腺体上极受累与颈Ⅱ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在PTC患者中,当腺体上极受累时,若决定行颈侧区的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时则清扫范围应包含Ⅱ区。
吕承洲董文武贺亮张大林贾爱庆张浩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颈淋巴结清扫术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45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单纯桥本氏甲状腺炎15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毒性甲状腺肿21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60例,合并甲状腺腺瘤45例,合并甲状腺癌78例。结论桥本氏甲状腺炎常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彩超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甲状腺免疫功能检测有助于术前确定诊断。对疑有恶变或产生压迫症状者应积极手术。手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依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量保留正常的甲状腺组织。
张平张大林王志宏贺亮董文武张浩
关键词:桥本氏甲状腺炎外科治疗甲状腺癌
甲状旁腺癌的外科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癌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1例甲状旁腺癌的临床资料和诊疗经验。结果:术前化验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均高度怀疑甲状旁腺癌。11例均为初次手术,2例行甲状旁腺切除术,3例行甲状旁腺癌及同侧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术,6例行整块切除术(包括甲状旁腺癌及侵袭组织、同侧甲状腺叶、峡部及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旁腺癌。术后随访6个月至10年。5例于术后2年内癌肿局部复发。行整块切除术者效果较好,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根据患者术前血钙,血清甲状旁腺素,血清碱性磷酸酶,影像学检查(B超和CT),结合术中探查肿瘤大小及与周围粘连浸润情况,可初步判定甲状旁腺癌。应采取整块切除术,可显著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
张平王志宏贺亮张大林吕承洲张浩
关键词:甲状旁腺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整块切除术
超声探测甲状腺结节钙化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探测甲状腺结节钙化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4 011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超声资料和临床病理结果,分析钙化与否及不同钙化类型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比较单发和多发钙化结节的恶性率以及不同年龄组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的恶性率。结果: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的恶性率明显高于非钙化结节,微小钙化结节的恶性率明显高于非微小钙化,单发钙化结节恶性率均明显高于多发钙化结节,年龄<45岁钙化结节者的恶性率明显高于年龄≥45岁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钙化、微小钙化、粗大钙化和环状钙化对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80.42%、51.65%、26.52%、2.25%,特异度分别为67.53%、93.19%、76.79%、97.55%。39例颈部淋巴结钙化者中,37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结节钙化和微小钙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单发结节伴钙化、微小钙化、年龄<45岁钙化结节患者以及淋巴结钙化者具有更高的恶性率。
张平王志宏贺亮董文武张大林贾爱庆张浩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钙质沉着症超声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