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WW007)
- 作品数:25 被引量:42H指数:4
- 相关作者:唐蕾高存孟昭毅蒋芬秦鹏举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天津商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失衡·守望·弥合——《另几种结局》中的复调小重奏
- 2013年
- 纳丁·戈迪默的小说《另几种结局》以复调小重奏的形式演绎了现代婚姻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故事,其并列而看似无联结的三段生活截影分别探讨了婚姻的失衡、守望者的幸福以及风雨过后的圆满等多重主题。小说复调形式既很好地诠释了人生多样性、复杂性等多重意义,又实现了作家意在表达多元化的艺术化书写构想。
- 唐蕾
- 关键词:复调婚姻重奏
- 论桑塔格文本中的隐遁主题
- 2013年
- 桑塔格的作品着意表达隐遁的主题,并试图解决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环境、日常生活与艺术化生活的矛盾对立问题。其作品可以从隔绝现实的屏障、主体意识的投射以及艺术化生活的表达三个层面来分析,体现了桑塔格期望超越机械化日常生活的理念。
- 唐蕾
- 桑塔格延展式身份写作被引量:1
- 2014年
- 作为美国先锋文化和大众文化的领军人物,桑塔格秉持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坚持严肃的创作路线,不追求表现型的个人化书写,既能游离于权利中心之外并坚持自己的自由式书写,又能积极参与美国当代各种艺术革新。其非典型的女性作家身份和客观、严肃而勇敢的创作立场为人所称道。桑塔格延展式的身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宽阔的解读空间。
- 唐蕾
- 关键词:桑塔格身份大众文化
- 《老人与海》在中国的译介被引量:6
- 2016年
- 被誉为海明威晚年完美之作的《老人与海》,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译介到中国以来,在不断重译的道路上获得重生,散发出历久弥新的魅力。本文将翻译视为规范制约下的一种社会行为,将这部作品译介的话题置于社会、政治、历史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通过深入探究促使译介行为发生的种种文本外部因素,描绘这部作品在中国60多年的译介历程。在具体的文本研究中,采取由全景考察到核心聚焦的方法,由全部302种中文版本的全景聚焦到178种全译本上。从译介形态来看,《老人与海》是同时以经典文学和儿童文学两种形态在中国译介的,且后者表现出更强的趋势。从译介时期来看,从译介初期的缓慢发展期到两次重译高潮的到来,是文学意识影响力逐步增强的结果,而重译经高潮到沉寂,又攀至高峰的过程,则主要是文学意识与经济意识两种力量之间的角逐。重译发展的历程是在包括赞助人与译者所处的时代、文学意识和经济意识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 高存
- 关键词:《老人与海》译介重译
- 儿童文学翻译应坚持“晓畅”的原则——以《勇敢的船长》三个译本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儿童翻译文学作为少年儿童汲取文学知识、拓展视野的重要读物,直接参与儿童语言的形成过程。蹩脚拗口的表达会污染儿童的语言,而生动晓畅的表达则会让儿童读者受益匪浅。笔者认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晓畅"二字,即通晓、流畅,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原则。笔者以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德亚德·吉卜林的儿童作品Captains Courageous(《勇敢的船长》)为例,以"晓畅"为标准,指出其现有几个中译本中存在的严重的"翻译腔"问题。
- 高存张允
-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
- 文化冲突与传统之争——解析《瓦解》与《神箭》被引量:4
- 2016年
- 文化冲突是每一个民族在面临现代化的转型过程中必然要遭遇的碰撞。在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东方各国在书写民族传统的过程中都呈现出焦虑、彷徨与痛苦的思索状况,而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描写殖民前非洲部落传统的作品《瓦解》与《神箭》中,主人公奥贡喀沃和伊祖鲁同样因为对伊博传统的背离导致了自身的悲剧命运,他们对文化刚强一面的固守,造成了行为和文化上的失范。他们的悲剧从反面启示我们,非洲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必须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达致一种新的文化平衡才有生存空间;也只有在新的非洲传统文化中,才能找到发展的路向。
- 秦鹏举
- 关键词:文化冲突《瓦解》
- 国内重译理论研究评述被引量:6
- 2016年
- 在中国文学翻译史上,重译现象普遍存在。而围绕重译进行的研究,正以其对译学核心问题的论争与触及,逐渐成为中国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从这一意义上来看,重译研究在中国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与价值不言而喻。我国的重译理论研究主要具备三个特点,即总体沿着问题式研究路径、以论争的模式向前发展;基于传统译论的阐发与西方理论的借鉴并存;"假设—实证研究"模式的缺失。同时,它也具有西方重译研究所无法涵盖的视角。
- 高存
- 论马哈福兹对东西方文化的融会与创新
- 2015年
- 马哈福兹是20世纪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一生笔耕不辍,创作包括小说、散文、电影、戏剧、哲学论文等,其中成就最大的是他的小说和散文创作。马哈福兹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东西方传统文化的浇灌,东西方对社会现实的透视、对人的本能欲望的探索和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与怀疑,都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创作观。马哈福兹在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他融会并创新东西艺术的结果。
- 秦鹏举
- 关键词:东西方文化融会
- 论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平衡之道——以《续天方夜谭》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马哈福兹通过《续天方夜谭》里13个故事集中地表现了他对平衡之道的理解和看法。取舍有度、善恶平衡以及舍得之道是概括其平衡思想的3个方面。马哈福兹试着和人们探讨以平衡之道控制人心并最终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归属之可能性,并以寓言的形式向人们表达了温和的劝诫。
- 唐蕾
- 解读《巴比特》中的快感与罪感
- 2015年
- 《巴比特》是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的代表作,亦是他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小说中,以巴比特为代表的人物过着"表面风光、内心彷徨"的生活,他们寻求各种方式为自己空虚乏味的生活制造快感,然而在片刻愉悦之后,却又产生深深的且无法摆脱的负罪感。本文主要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在商业文化背景下大众快感与罪感的来源,由此揭示商业社会中人们在享受快感、经历罪感之后,最终陷入一种无助感状态。
- 陈颖
- 关键词:巴比特快感负罪感无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