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

作品数:43 被引量:870H指数:17
相关作者:陈善雄孔令伟任伟中郭爱国许锡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三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建筑科学
  • 13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天文地球
  • 4篇理学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5篇路基
  • 14篇铁路
  • 13篇铁路客运
  • 13篇铁路客运专线
  • 13篇客运
  • 13篇客运专线
  • 13篇沉降
  • 11篇武广铁路
  • 11篇武广铁路客运...
  • 9篇黏土
  • 8篇路基沉降
  • 6篇红黏土
  • 5篇压实
  • 5篇荷载
  • 5篇沉降预测
  • 4篇路基沉降预测
  • 4篇滑坡
  • 4篇FOURIE...
  • 4篇沉降变形
  • 3篇软黏土

机构

  • 43篇中国科学院武...
  • 6篇湖南省交通科...
  • 5篇三峡大学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 3篇中铁第四勘察...
  • 2篇宁波大学
  • 2篇江西蓝天学院
  • 2篇重庆大学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中交第二公路...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武汉工程大学
  • 1篇中交第四航务...
  • 1篇湖北省十漫高...

作者

  • 12篇陈善雄
  • 10篇孔令伟
  • 8篇任伟中
  • 7篇郭爱国
  • 7篇许锡昌
  • 6篇余飞
  • 6篇万智
  • 5篇谈云志
  • 5篇姚海林
  • 4篇秦尚林
  • 4篇韦昌富
  • 4篇卢正
  • 3篇周全能
  • 3篇黄诚
  • 3篇韩卓
  • 3篇李丹
  • 3篇骆行文
  • 3篇王小刚
  • 3篇陈浩
  • 3篇姜领发

传媒

  • 28篇岩土力学
  • 11篇铁道标准设计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工程勘察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0篇2011
  • 26篇2010
  • 4篇2009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平向与竖向地震动的时间遇合模式对边坡动力安全系数的影响被引量:17
2010年
通过沿滑面的应力积分法和动力时程分析法,研究了水平向、竖向地震动单独作用对边坡动安全系数的影响,发现竖向地震动与水平向地震动一样也对边坡抗震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重点探讨了实际地震的双向地震动同时作用时,其时间遇合模式对动力安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常用的加速度峰值遇合模式和随机遇合模式都不能充分体现出竖向地震动与水平向地震动的叠加效应,进而造成对安全系数的高估;文中提出的最大地震作用效应遇合模式才是最危险的遇合模式,其所得稳定性安全系数时程的极值更小。在考虑多向地震的边坡抗震分析中,由于多维地震动的强烈随机性,应考虑出现这种最大地震作用效应遇合的可能性,以得到工程设计中偏于安全的动力稳定性安全系数值。
黄诚王安明任伟中
关键词:地震边坡稳定性时程分析法
广西某滑坡双排抗滑桩加固设计被引量:4
2011年
由于施工局部堆载和降雨等不利条件的作用,在场区西侧发育一大型滑坡,局部出现抗滑桩变形破裂迹象,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通过几次深入详细的勘察,查明该滑坡的破坏模式。进一步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等手段综合选取滑坡稳定性分析的力学参数。由于计算所得滑坡推力过大,设置一排抗滑桩难以进行有效支挡。采用荷载结构法所得桩身内力分布,设置双排抗滑桩。之后运用地层结构法对双排抗滑桩进行优化设计,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徐建强任伟中黄诚
关键词:双排抗滑桩破坏模式荷载结构法地层结构法
降雨条件下堆积层滑坡体滑动机制分析被引量:89
2010年
以某物流园区堆积层滑坡体为例,分析了地质结构特征及滑坡类型。在此基础上,运用非饱和土力学方法,分析了滑坡体在降雨条件下的动态稳定性特征,揭示了滑动机制及原因,认为滑坡体位于坡面凹槽处,地形较陡、表面堆积层结构松散、强度差,为滑坡形成提供了便利条件;随着降雨持时的增长,降雨沿堆积体表面的裂缝入渗,在土-岩接触面上汇流贯通,形成滞水,降低了滑面土体的力学性质,产生动态浮托力,同时雨水不断充填裂缝和软弱结构面,产生顺坡向的动态扩张力,使张裂缝扩大,加剧堆积体的变形,促使其发生滑动。
吴火珍冯美果焦玉勇李海波
关键词:堆积层滑坡降雨非饱和
金沙江阿海水电站混凝土重力坝地震抗滑稳定性的时程法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通过动力有限元时程法分析了金沙江阿海混凝土重力坝在设计地震动(0.344g)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计算模型考虑了动水压力作用、大坝-岩基相互作用,用黏弹性吸波边界模拟了地震动能量向无限远域逸散的地基"辐射阻尼"效应。通过将坝体惯性力时程极大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惯性力极值对比,从而验证了复杂动力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为后续分析打下了基础。采用沿滑面的应力积分法得到了大坝沿建基面的瞬态抗滑安全系数时程。计算结果表明:阿海重力坝在设计地震动(0.344g)作用下的安全系数时程的极小值为1.146,大坝整体稳定性良好,可不采取提高整体抗滑稳定性的工程加固措施。作为重大工程典型实例研究,采用的计算方法和所得结果对类似大坝工程抗震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黄诚任伟中
关键词:混凝土重力坝时程分析
压实红黏土的持水性能与机制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了解压实红黏土的持水性能是预防路基土体开裂和失稳的基础。首先,利用15 bar压力板仪研究了4种干密度压实试样脱湿路径下的土体持水特征曲线。发现持水曲线随着干密度减小,曲线中间部分呈现水平台阶状,且干密度越小水平台阶的长度越长。然后,结合相同干密度试样的孔隙分布特征曲线,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压实土体不同持水性能的原因。最后,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建立了不同压实度土体的持水特征曲线方程。
谈云志孔令伟郭爱国万智张华
关键词:红黏土持水性能孔隙分布压实
刚度缓变介质中瑞利波特性被引量:4
2009年
基于薄层刚度矩阵方法,研究了瑞利波在3种典型刚度缓变介质中传播特性,并对瑞利波在缓变介质及分层介质中传播特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无论剖面刚度是缓变还是分层变化,对规则剖面,表面波场基阶模态占主导地位,远场表面波有效相速度与基阶模态相速度接近;对不规则剖面,表面波场中高阶模态影响较大,影响程度及频率范围与剖面刚度变化有关。在缓变介质中,模态相速度高频趋势值高于剖面最小剪切波速介质的瑞利波速,有效相速度趋势值也明显偏离表面介质瑞利波速,这些特性与分层介质不同。研究结果显示,当缓变介质用数量有限的虚构分层来模拟时,表面波频散测试数据与理论值匹配程度及剖面分析精度会受虚构层数量影响。
柴华友韦昌富
关键词:薄层法瑞利波模态分层介质
红黏土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为了获得红黏土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在横向和垂向上的定量数据及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选取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湖南省郴州段典型横纵断面上的红黏土地层作为试验点,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旁压试验等技术手段进行了原位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红黏土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在横向较小的范围内呈现较大幅度的变化,在垂向上则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与红黏土赋存厚度、地形地貌、含水率等相关;旁压试验所测得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平板载荷试验测得的承载力特征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旁压模量与变形模量可以通过结构性系数联系起来,所得的结构性系数与Menard根据大量黏土试验资料对比所得到的结论较为一致。
柏巍孔令伟郭爱国万智
关键词:红黏土承载力载荷试验旁压试验变形模量旁压模量
高速公路路基结构分析及动变形设计方法被引量:26
2010年
考虑汽车运动荷载,基于实测路面不平整资料,对影响动荷载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动力设计荷载参数的建议值。通过Odemark模量和厚度当量假定,将公路结构简化为3层体系,并利用弹性动力学原理及Fourier变换方法获得了路基顶面动变形的计算式。结合现有规范关于路面弯沉控制的思想,考虑路面路基的相互作用及协调变形,给出了路基顶面的动变形控制标准和确定方法,依据此标准提出了一种路基动变形控制设计的方法。最后以3种典型沥青公路结构为例,进行了路基动变形控制设计。
卢正姚海林吴万平杨洋骆行文
关键词:路面不平整相互作用FOURIER变换动变形路基设计
基于广义热弹性理论的多孔地基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基于广义热弹性理论,引入热松弛时间,对Biot波动方程进行修正,建立了考虑温度效应的多孔饱和地基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控制方程。利用Fourier变换方法,得到地基中温度增量、应力、位移和孔隙水压力在变换域中的一般解,结合热源输入条件和地基边界条件,确立时域内的温度增量、应力、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的积分形式解答。利用Fourier逆变换方法和自适应数值积分算法得到了相应的数值结果。结果可退化为静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地基解答,并与经典Flamant解进行比较,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不同的热源输入对地基温度增量场、应力场、位移场以及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增量场受热源输入条件的影响很小,而应力、位移和孔隙水压力受热源输入的影响很明显。
卢正姚海林刘干斌骆行文
关键词:基础工程广义热弹性理论热松弛时间移动荷载FOURIER变换
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工后沉降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利用路基填筑完成后相对较长静置期内的实测沉降值及轨道结构层施工完成后的较短时间内的有限次沉降数据,提出一种实用的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工后沉降预测方法。首先,利用较长静置期中的路基沉降实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并判定其拟合参数是否满足要求,其次,在满足预测曲线的参数条件后,根据结构层的荷载情况及施工完成后有限次实测沉降值,确定与路基土体固结性质有关的结构层施工完成后的沉降发展曲线拟合方程参数,并给出相应的工后沉降计算式;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对所建议的预测评估方法进行验证与分析。
姜领发陈善雄
关键词: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工后沉降结构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