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20040223)
- 作品数:2 被引量:38H指数:2
- 相关作者:徐骁邵浙新郑树森梁廷波马怡平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甲胎蛋白的变化与肿瘤复发被引量:26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移植术后的血清甲胎蛋白 (α-fetoprotein,AFP)变化与肝癌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7例HCC患者肝移植手术前后的AFP动态变化与肝癌复发的关系。根据肝移植术前血清AFP水平,将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A 组(术前血清AFP≤20 ng/ml)、B组(20 ng/ml<术前血清AFP≤400 ng/ml)和C组(术前血清AFP> 400 ng/ml),根据术后AFP的下降程度,将B组和C组患者分成3个亚组,即血清AFP在术后2周内降至≤20 ng/ml(BCl组)、术后2周后至2个月内降至≤20 ng/ml(BC2组)和2个月内未降至≤20 ng/ml(BC3组)。结果 67例肝癌受体移植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3.2个月,总体复发率为35.8% (24/67),平均复发时间为(7.2±0.7)个月,常见的复发转移部位依次为肺、肝、骨骼和淋巴结等;C 组患者移植术后复发率为52.8%,显著高于A、B两组(C组比A组,x2=6.759,P=0.009;C组比B 组,x2=4.550,P=0.033),A组和B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x2=0.435,P=0.510);BC1组和BC2组术前AFP水平无明显差异,BC3组术前AFP明显高于BC1组和BC2组,BC3组患者术后复发率高达 67.9%,明显高于BC1组的33.3%和BC2组的22.2%,BC1组和Bc2组复发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术前AFP水平>400 ng/ml的HCC肝移植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上升;术后AFP水平未能在 2个月内降至正常水平者复发率显著升高;移植后AFP的动态变化对预测HCC复发有重要价值。
- 邵浙新徐骁郑树森梁廷波柯庆宏马怡平
- 关键词:肝移植甲胎蛋白类
- 肝细胞癌肝移植89例预后分析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 总结肝细胞癌(HCC)肝移植临床经验,探讨HCC肝移植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单因素分析和逐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单位施行的89例HCC肝移植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移植后6个月、1年和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 8%、55. 3%和43 .7%, 6个月、1年和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2 .4%、35. 6%和24 .9%;随访期间肿瘤转移复发的总发生率为52 8%;Log rank检验结果显示,影响HCC患者肝移植术后累积生存率的因素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癌栓形成(PVTT) (χ2 =15 14,P=0. 0001)、肿瘤大小(χ2 =15. 05,P=0 .0001 )、肝硬化背景(χ2 =6 14,P=0 .0132 )、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χ2 =5 .82,P=0. 0159)和组织学分级(χ2 =4. 61,P=0 .0319);影响无瘤生存率的因素包括PVTT(χ2 =26 .30,P<0. 0001 )、肿瘤大小(χ2 =25 .25,P<0 0001 )、AFP水平(χ2 =14. 83,P=0 .0001)、组织学分级(χ2 =12 54,P=0. 0004 )、肿瘤分布(χ2 =12 73,P=0. 0004 )、肿瘤数目(χ2 =9 81,P=0 0017)以及肝硬化背景(χ2 =9 .76,P=0 .001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累积生存率显著相关的因素是PVTT(RR=4. 721,P=0. 001 )、年龄(RR=3. 282,P=0 .007 )和组织学分级(RR=2. 368,P=0.
- 郑树森徐骁梁廷波王伟林沈岩张珉吴健卢安卫邵浙新
-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移植肝硬化年龄组织学分级